首页
>...>会议纪要
2025核医学年会大数据与AI分会场纪实
2025-09-30 09:19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20日,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术年会大数据与AI分会场于成都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分会场紧扣“精准融合,智领未来”大会主题,汇聚核医学临床专家与算法领域学者,现场座无虚席、研讨氛围热烈,共同探索AI技术与核医学领域的创新融合之路。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汪静主委亲临大数据与AI分会场,关心指导会场组织和交流情况,并与大数据与AI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留念。开幕式荣幸邀请到了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分会李方主委致辞。他指出,AI与大数据技术是推动核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提升临床诊疗效能的核心力量,对行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大数据与AI工作委员会在左长京主委的带领下,一定能抓住发展机遇,带动核医学AI工作迈上新台阶。随后,左长京主委通报了工作委员会过去一年的工作计划推进及完成情况,解读本次年会工作委员会的日程安排。感谢全体委员的辛勤付出,鼓励大家拓宽学术视野,展现专业实力,为核医学AI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厦门大学、数字福建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王连生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系人工智能和转化诊疗实验室主任施匡宇教授、海外优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牟玮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分别从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学、推理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医学诊疗应用进行分享和介绍。随后,黄炳升教授、蒋皆恢教授、詹翊强教授、曹振博士、徐宇超博士、黄思聪博士分别从临床可用的人工智能、Amyloid PET智能分析、从影像报告到诊疗一体化、AI在核医学内照射剂量的应用、深度学习特征工程在多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prompt engineer在医疗领域的前沿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主持专家、与会学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氛围浓郁。

中午迎来了专题会,西京医院杨卫东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多中心阶段性成果展示”,直观呈现了医疗AI在多中心协作研究中的阶段性进展;上海科技大学高耀宗教授带来“核医学智能体:技术内核与临床新世界”主题分享,深入解析核医学智能体的技术核心,并探讨在临床应用中的新方向。

下午会议精彩继续,首先由12位医学、工科青年学者围绕核医学AI新技术、医学图像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在疾病风险评估中的价值等方向,分享了各自在核医学临床和前沿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由李方教授、安锐教授、徐白萱教授、姚稚明教授、左长京教授、赵周社博士、辛军教授、夏伟教授、张敏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针对议题进行专业点评与深度讨论,碰撞出多元智慧火花。

随后,左长京教授以“基于AI的PET影像在腹盆腔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为题,赵周社博士围绕“核医学分子影像图像合成CT图像通用模型在技术挑战和临床应用”作专题报告,进一步深化技术与临床融合的探讨。在产学研专家共同参与的工委会年度热点问题讨论中,众人围绕“AI生成式报告优化策略”、“数据采集标准化规范制定”和“多中心样本采集协同推进”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专家与青年科研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将会议氛围推向高潮。

最后,左长京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在核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快速发展,备受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以推动中国在该领域发声,加强多中心协作及促进医学与工科的深度融合为重要目标。他强调,应进一步把握发展契机,持续推动核医学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与临床实践。

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不仅凝聚了核医学AI领域的行业共识,更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将有助于加速相关研究进展,为推动核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