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20日,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18次学术年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学术大会盛况空前。19日下午,实验核医学分会场学术交流同期举行。内容涵盖实验核医学前沿进展及核医学最新成果,共邀国内6名著名核医学专家作专题报告,从113篇论文中精选了11篇青年论文进行交流。
学会实验核医学学组组长赵新明教授开幕式致辞,感谢各位领导及同仁对本学组的支持和关爱,实验核医学是核医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核医学创新发展驱动的源泉,进年来,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新靶点新核素新探针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拓展、肿瘤发生发展演变新机制及临床转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次学术交流希望能激发思想的碰撞,促进实验核医学的创新与人才培养。
国内核医学专家及同仁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会场人气爆棚,座无虚席。国内知名专题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绝伦。天津协和放射医学研究所刘鉴峰教授进行了“原位自组装多肽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讲座,探讨了不同多肽药物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价值。北京大学刘昭飞教授对“肿瘤微环境核医学分子影像”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代谢、免疫细胞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并提出肿瘤的物理微环境与肿瘤发生、转移密切相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唐爽教授进行了“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肿瘤演进的关键调控机制”的精彩讲座,指出核医学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基础,结合核素示踪与成像技术,解析肿瘤诊疗的新耐药新机制、新靶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华教授进行了“肿瘤免疫PET显像”精彩报告,分享北京肿瘤医院PD-1/L1等肿瘤免疫靶向新探针的研发及改造过程,为肿瘤的精准诊疗及创新发展提供支撑。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进行了“临床医师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工作-再论学术立科”的精彩报告,她强调临床研究的核心是找到科学问题,并就如何寻找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学术交流推向高潮。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江大卫教授进行了“核医学探针药代动力学”的精彩讲座,以改造PSMA降低唾液腺摄取及优化CAIX减少胃肠道生理性摄取过程为例,分享了如何改变探针的药代动力学使其能更高质量的显像。
会议上还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11篇优秀论文充分体现了核医学青年才活跃的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和高超的科研水平。
现场座无虚席
最后,实验学组组长赵新明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对此次学术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各位专家讲座精彩纷呈,给与会者深刻启迪,催人奋进。与会者热情高涨、受益匪浅,纷纷表示要努力提高实验核医学的科研创新水平,促进临床转化,为临床核医学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核医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