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纪要
万千质志贯长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医学质量控制学组第三次学术会议举办
2025-09-26 10:37 浏览次数:

  

编者按:“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而作为人类的理想,“诗意地栖息”不可能不包括与人类相契合的生活环境和精神世界,正如核医学质控工作者们,齐聚“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蓉城成都,怀着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梦想,在党的关怀下,在老中青几代核医学质控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欲将核医学质控事业进行到底,必将不断推动此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2025年9月18日至20日,中华医学会第18次核医学学术大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为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献礼,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9月19日下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医学质量控制学组第三次学术会议胜利召开。会议秉承学会的工作重点,以“基层医院质控工作汇报”为主旨,致力于对基层医院质控工作的深入了解,加强对其深度交流和指导。

有诗赞曰:

《南乡子·贰零贰伍中华核医学成都年会质量控制学组学术会议有怀》

何日赴蓉城?光耀核影九州同。 极目天府烟波处,峥嵘,江流交汇古今融。

凭栏望苍穹,直上重霄欲谒龙。 忽见云开七彩现,腾虹,万千质志贯长空。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德高望重的张永学教授进行开幕式致辞,强调了国家核医学质控工作的重要性及基层质控的关键作用。他指出,质控工作需深入基层,构建国家-省级-地市级三级质控网络,鼓励地市级单位通过联合质控等形式实现全覆盖,以推动全国核医学质量的同质化提升,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林承赫主任、陕西省核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杨卫东副主任、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景红丽副主任、国家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庞华副主任、海南省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王卉主任、甘肃省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陈明主任的主持下,经省级质控中心推荐、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遴选后的九个省、市级质控中心进行经验分享,分别针对本地区质控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科技创新实践以及面临各种挑战的应对策略与措施进行汇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朱海旭主任的报告《新疆核医学质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中介绍了中心于2024年6月成立后的体系建设,推动地州级分中心建设,制定了三项核心质控指标,组织多地督导帮扶,未来计划探索智慧质控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培训,并建议国家中心开展全流程巡讲、将核医学质控纳入医院评审体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中心)程召平主任的报告《推进核医学质控工作评价体系建设实践》中强调国家八项核心质控指标的重要性,介绍省质控标准从2021版迭代至2025版的进程,推动“一县一科”建设与单病种质控试点,提出从五个维度构建学科分层评价体系,计划建设系统化培训模块与智能化监测系统,以提升质控效率。

山西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运城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李婷主任的报告《山西省运城市核医学质控中心工作经验分享》中汇报了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的制度建设与职责落实。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严格考核,在放射性药物、设备性能、影像质量等方面实施质控。调研发现人员结构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占比低(13.95%),物理师与化学师短缺,部分影像质量与不良事件上报需加强。面临人才不足、设备老化、数据信息化弱等挑战,计划通过强化人才队伍、创新监管模式、深化质控内涵应对。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杨运俊主任的报告《温州市核医学质控中心工作汇报》中概述了中心2023年11月成立后的日常工作,温医大附一院通过建立科室质控小组、开展PDCA项目持续改进。创新方面,成立核素诊疗新技术实验室、推动多学科协作(MDT)平台建设,并成立分子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未来计划推进精细化指标、智能平台及多平台协作整合。

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何川东主任的报告《四川省绵阳市核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汇报》中介绍了绵阳市核医学以SPECT/CT为主、PET/CT稀少的设备现状,及人才“小、散、弱”的挑战。中心2023年成立后,致力于制定操作与报告规范、组织培训、开展质量督查与数据监测。指出基层存在发展不均衡、质控意识不足、执行困难、人才短缺及信息化滞后等问题,建议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网络、培养人才、推进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并探索区域协同模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王欣璐主任的报告《广州地区核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经验分享》中详细阐述了中心的八大职责、完善的组织架构与专家团队,及50万元专项经费保障。通过实地评估24家机构、年度基线调研、制定8项量化指标及组织年度自评实现有效监管。举办多项培训、演练及创新竞赛活动,打造“南山核医学沙龙”学术品牌。未来工作聚焦标准宣贯、培训创新、PDCA深化、设备巡检、信息化平台完善及市内结果互认推进。

安徽省阜阳市核医学质控中心许颖副主任的报告《阜阳市核医学质控中心工作汇报》中通报了全市6家已建科单位、5台PET/CT的设备现状及增长势头。通过全面督查实现闭环管理,举办标准化培训,强化对县级医院的帮扶(如界首市人民医院开诊),并成功申办职业技能竞赛、承办省级护理会议。面临硬件投入大、人才短缺、政策审批严、认知不足等挑战,未来计划强化人才培养、推动标准化、建设智慧质控平台、提升公众认知及落实上级目标。

广西百色市核医学质控中心郑红宾主任的报告《优质服务,质控铺路》中回顾了中心2023年12月成立后的制度规范建设(26项核心制度)、培训交流及指标落实成效。指出各级机构诊疗水平差异大、基层规范化不足的问题。下一步将强化培训指导、加强监督检查、引入新设备与AI质控平台、扩大县级医院覆盖及深化合作交流,并加强科普宣传。

贵州省黔东南州核医学质控中心杨生敏主任的报告《破冰前行——贵州省黔东南州核医学质控中心工作汇报》中分析了全州核医学基础薄弱、机构空白、人才匮乏及“无认知、无人才、无科室”的困境。中心通过行政赋能、认知破冰(科普活动)、人才孵化(柔性机制)及环保破壁(协作模式)实现破局,推动机构从零增至2家,并打造天柱县样板。未来按五年攻坚路线图分三期推进全域覆盖与能力优化。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方教授、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刘兴党教授、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杨志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林教授、江苏省核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桑士标教授、内蒙古自治区及安徽省核医学质控中心王雪梅教授、浙江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会长楼岑教授、黑龙江省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付鹏教授、河北省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尚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苏新辉教授、湖北省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高再荣教授、云南省核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邓智勇教授、河南省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韩星敏教授、天津市核医学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贾强教授等核医学质控专家就汇报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地市级质控工作的创新与成效,强调了质控标准落实的重要性、基层执行的挑战、以及质控工作对学科整体发展的推动。讨论认为,质控需超越数据收集,着眼于对人、权、物的管理,应以扶持引导为主,最终保障患者与工作人员安全。

年高德勋的中国核医学事业老前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首席专家陈盛祖教授莅临会场指导,回顾核医学质量控制的历史和意义,指出质控中心需要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威,以及如何在检查工作中做到严格、和谐,强调质控的最终目的是病人、工作人员、场所的安,并且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议通过国家级课题、结构化报告分工协作等方式,凝聚全国力量共同提升质控水平。

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霍力教授在闭幕式上感谢各级质控中心同道的努力付出,感谢各位核医学质控专家们一直关怀、重视核医学质控学组的工作,指出质量控制学组将持续全方位强化基础医疗质控管理,通过强协作、下基层、建指标、强体系,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各方力量,不断提升核医学医疗质量。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