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外学术交流>地方性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第十五届多模态分子影像暨核医学质控管理武汉协和论坛圆满举办
2025-08-27 13:48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24日,第十五届多模态分子影像暨核医学质控管理武汉协和论坛在湖北宜昌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11位全国核医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他们携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思考同台交流,共同探讨分子影像与精准诊疗的未来方向。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青年学者在核医学领域的蓬勃力量,也为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高水平的平台。

精彩内容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飞教授以《核医学肿瘤可视化交叉研究》为题,分享了其在核医学分子影像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探索与成果,展现了分子影像在肿瘤可视化诊疗中的独特优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华教授介绍了《CLDN18.2靶向核素探针研发》,系统呈现了从基础研发到临床转化的最新进展,为胃癌及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唐爽教授以《肿瘤适应性调控与核医学》为题,深入探讨了肿瘤适应性机制及其在分子成像与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提出了将基础机制研究与核医学技术紧密结合的新方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磊教授分享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放射性诊疗》,重点展示了免疫PET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的进展,凸显了核医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潜力。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谢芳教授带来了《阿尔茨海默病PET分子影像》,介绍了其团队在AD及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像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为早期诊断与疾病进展监测提供了新工具。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璐教授报告《小分子核药研发转化之暨南经验分享》,系统总结了放射性药物从研发、转化到临床应用的完整路径,为药物研发的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暨南模式”。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皓鋆教授以《核医学显像和治疗的临床转化》为题,分享了新型分子探针和放射性靶向治疗的策略与实践,展现了其在多种肿瘤疾病中的应用潜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魏伟军教授带来《免疫PET显像》,介绍了CD70等新型免疫显像探针的研发进展及临床应用,推动了免疫治疗疗效监测的新突破。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张晓教授以《核医学分子影像与肿瘤精准诊疗》为题,介绍了核素内照射治疗与分子影像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凸显了影像引导精准治疗的前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荣健教授分享了《新型小分子核药的研发》,重点介绍了F-18标记小分子创新技术及成果。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江大卫教授带来《核医学探针研发与优化》,围绕放射性药物微剂量检测和药代动力学优化展开了深入探讨。

整场论坛内容丰富、视角多元,既有基础研究的深入探讨,也有临床转化的前沿进展,充分展现了我国青年学者在核医学领域的创新力与学术影响力。在点评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张永学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孙夕林教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兰晓莉教授充分肯定了各位青年学者在科研思路、学术成果和临床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也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与临床经验,对每位报告人的工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和宝贵指导。

总结

兰晓莉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提出各位青年才俊的成果代表了中国核医学研究的最前沿成果,应该是国际一流水平,建议在加强转化的同时,积极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本次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与深入的学术交流中圆满落幕。青年学者们的积极探索和前沿成果,为核医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让我们对分子影像与精准诊疗的未来充满期待。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