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成功开展区内首例32磷敷贴治疗瘢痕疙瘩
2025-06-30 16:21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区内首例32磷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标志着该院在利用核素治疗皮肤疾病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瘢痕疙瘩是由创伤、烧伤、手术等异常伤口愈合引起的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良性皮肤肿瘤。除了严重影响美观,还经常引起疼痛、瘙痒和感觉异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瘢痕疙瘩也因发病机制复杂、易复发等原因被称为国际医学难题。目前,瘢痕疙瘩的治疗包括病灶内糖皮质激素注射、手术切除、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放射治疗等,其中放射治疗包括浅层X线放射治疗及32磷敷贴治疗。32磷敷贴治疗因其具有高度的适形性、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无痛等优势被作为瘢痕疙瘩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敷贴器发射纯β射线对病变组织进行长时间、近距离照射,抑制成纤维的增生分化,阻断瘢痕内血供,进而抑制瘢痕过度增生,达到治疗的目的。如何规范化利用32磷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为开州区及周边患者减轻痛苦,成为开州区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颜红英主任团队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团队

2024年6月,鉴于基层核医学科有着迫切的发展需求,在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带领下,重庆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黄定德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康飞教授、卫华教授、青年委员张松教授等核医学知名专家专程奔赴开州区人民医院,启动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医学诊疗工作推进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助力基层核医学科在临床技术、学科建设、质控规范以及新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2024年6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医学诊疗工作推进示范项目启动仪式

项目启动后,中华核医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康飞教授、卫华教授、张松教授积极进行技术指导,从项目申报、诊断技术、质量控制、临床推广等多个方面为核医学科提供帮扶,为新技术的开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志愿服务队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21岁,因“左臂纹身洗脱后疤痕增生伴瘙痒2年”入院,查体:左臂见心形瘢痕增生,厚约4mm~5mm,周围皮肤完整,无破溃,无结痂。既往病史无特殊。诊断:瘢痕疙瘩(左臂);经评估患者有32磷敷贴治疗指征,无日光性皮炎、复合性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及泛发性皮肤病等禁忌症。

在学会专家指导下,颜红英主任团队经过病变形状拓印、病变面积计算后,决定给患者总照射剂量12000rad,分4次连续照射,后期根据患者瘢痕反应情况调整。该患者经过4次治疗后,局部反应较轻微,仅有轻微发红,预估后期效果欠佳,经专家团队综合考虑后决定增加3000rad。经过随访,患者瘢痕疙瘩明显变平,瘙痒症状明显减轻。

患者3月11日、3月14日、6月13日瘢痕变化情况

目前,该新技术已在开州区人民医院常规开展,该技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开州区空白,有力提升了开州区人民医院皮肤疾病的诊治水平,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患者外出求医的不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开州区人民医院于2013年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承担革命老区重庆开州170万及周边区县50余万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核医学科始建于2015年,是开州区首家县级核医学科室,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对于带动周边基层医院发展具有显著优势。

核医学诊疗工作推进示范项目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为积极贯彻“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推进我国基层核医学的发展,提高核医学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价值和地位,提升核医学科诊疗的规范性、帮助基层医院核医学科在临床技术、学科建设、质控规范以及新药物、新技术方面迈上新台阶专门设立的,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2023至2025年,已先后在新疆、浙江、安徽、四川、福建、宁夏、湖南、河南、山东、广东、海南、云南、湖北、江苏等省市、自治区启动。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更多基层医院的核医学业务将获得长足的发展,为百姓“大病不出县”做出更多贡献。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