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湖北省核医学诊疗质量与管理水平,推动国家及省级质控标准有效落实,2025年6月21日上午,由湖北省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办的“2025年湖北省核医学质控员培训班”在武汉成功召开。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的核医学质控专家、技术骨干、科室管理人员及质控员代表百余人齐聚一堂,深入研讨核医学质量控制的新规范、新技术与新挑战。本次培训紧密围绕核医学质控指标落实、影像互认政策落地、国家质控中心工作会议精神传达、结构化报告临床应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核心议题展开,旨在为全省核医学同质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培训班内容
培训班在湖北省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高再荣教授的开场致辞中拉开帷幕,随后多位权威专家进行了专题授课。我国核医学资深质控专家张永学教授权威解读了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首批颁布的8项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及湖北省自主制定的7项核心质控指标,结合2024年全省质控数据调研结果,系统分析了当前质控工作难点及重点工作。省质管办高欣主任讲授《检验结果互认与质量保证》,对全省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政策背景与实施细则,以此为核医学检查的标准化、规范化提出了具体实施指导。高再荣教授传达了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最新工作会议精神,宣读了《关于湖北省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名单调整的通知》,重点强调了核医学结构化报告及检查互认、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监测与反馈机制等年度核心任务。
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何勇教授分享了《结构化报告——甲状腺静态显像》的标准化模板设计与诊断逻辑,阐明结构化报告对提升诊断一致性和教学价值的双重意义。朱元凯教授则聚焦《结构化报告——全身骨显像》的全流程规范,详细解析如何通过关键结构化报告降低诊疗风险。面对近期实施的医疗服务价格新政,戴宇教授深入解读《湖北省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涉及核医学专项调整内容,重点解读了新版收费项目中SPECT/CT、PET/CT和PET/MR等项目收费标准及项目内涵,提示全省各单位尽快梳理检查组套,以适配收费规范更新。
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基层代表围绕“基层质控数据上报效率提升”、“核医学报告互认可行性方案”、“结构化报告临床适用性优化”等焦点问题展开深度交流,提出建设性意见十余条,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安锐教授在大会总结中高度肯定本次培训的战略价值,他强调国家级8项与省级7项质控指标是质量管理的“硬杠杠”,应落实到位;影像互联互认是医改重点任务,需探索建立“区域协作校准+信息化核验”的湖北特色推进模式,尝试推进湖北省核医学影像互联互认工作;结构化报告推广要坚持“临床需求导向”,由专家委员会牵头优化报告核心要素,避免形式化冗杂,确保“简明、易用、管用”。本次会议由安锐教授、朱小华教授、邱大胜教授、卜丽红教授、陆涤宇教授、苏莉教授、夏晓天教授分段主持。
此次培训班以精准的政策解读、务实的操作指导和开放的研讨氛围,为全省核医学质控工作提供了权威指南。会议同步实现了政策精神传导、技术规范统一、聚焦难点问题、全省凝聚共识四大目标,标志着湖北省核医学质量管理迈入标准化、精细化发展新阶段,为打造我国核医学质控高地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