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6日-7日,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功能显像学组、心血管影像学组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共同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骨干培训班(第一期)”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培训以提升核医学骨干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学科规范化发展为目标,吸引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和3个自治区的70余名核医学医师和技师参加。
6月6日上午,培训班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常委、心血管影像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晓丽教授主持。她强调本次培训班以“夯实基础、聚焦前沿、强化实操”为主题,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的模式,围绕心脏核医学及多脏器SPECT功能显像,为核医学骨干人才提供系统性的学习交流平台。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汪静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白萱教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何作祥教授等专家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何作祥教授指出,我国核医学迎来发展机遇,但面临人才短缺、技术推广不足等巨大挑战,呼吁学员珍惜机会、学以致用,推动行业进步。徐白萱教授强调,随着核医学规模持续扩大,规范化培训至关重要,本次继续沿用去年心脏核医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培训模式,将有效助力学员提升专业能力。汪静教授高度肯定了培训班的意义,鼓励学员们勇挑中国核医学发展重担,把握机遇,夯实基础,为推动中国核医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午第一环节由徐白萱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常委、功能影像学组组长福建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缪蔚冰教授主持,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汪静教授作《核医学学科人才建设思考与探索》报告,强调学科建设重要性,通过分享西京医院的成功经验,系统阐述以学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开展创新性工作,提升学科地位。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思进教授从国际化视角剖析中国核医学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比国内外核心脏病学发展差异,指出了我国核心脏病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方纬教授系统讲解《心血管疾病放射性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分析不同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特点以及新药研发动态。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李剑明教授详细解读《规范化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及报告书写》,强调图像采集、处理及标准化报告的关键点。北京医院姚稚明教授比较了不同影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势,突出核医学功能影像的独特临床价值。 6日下午的理论授课由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小闪教授、徐州市中心医院鹿存芝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米宏志教授主持。张晓丽教授以《规范开展心脏核医学,助力冠心病精准诊疗》为题,强调应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深入挖掘心脏核医学多功能参数优势,规范开展心脏核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精准指导冠心病个体化诊疗决策制订。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跃涛教授深入解读我国首部《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郭小闪教授系统讲解心脏负荷试验的规范化流程,关键注意事项和急救处理原则。鹿存芝教授通过典型病例展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精准诊疗中的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孙晓昕教授以精彩病例剖析心肌灌注显像结合冠脉造影的解读要点和实战经验。北京安贞医院贠明凯副研究员深入解析SPECT与PET成像原理,加强学员对图像的理解和提升技术因素对图像影响的鉴别能力。北京安贞医院孟晶晶教授聚焦心肌淀粉样变性的核素显像,传授开展该项工作的实战经验。
6日晚,在张晓丽教授、缪蔚冰教授、郭小闪教授的指导下,学员分组在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实操训练,内容涵盖:心脏负荷试验、心肌灌注规范化SPECT/CT采集图像与处理图像要点、心肌血流量定量分析要点、急救演练。张晓丽教授强调要高度重视心肌显像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第一天早8点到晚9点高强度的日程安排、丰富的课程设计,专家的精心授课和对临床问题的细致解答,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7日上午,北京同仁医院李眉教授主持第一部分理论课程,聚焦SPECT/CT骨显像技术突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国权教授作《SPECT/CT骨显像临床应用及进展》报告,重点解读骨肿瘤诊断新标准,并分享珍贵的病例影像与实战经验,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缪蔚冰教授分享了骨定量技术的临床拓展应用,创新性地提出《下颌骨定量显像技术》,为口腔颌面疾病提供了新型可视化影像评估方法。
北京积水潭医院杨芳教授主持的脏器功能显像专题板块中,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海燕教授详细讲解了甲状旁腺核素显像的诊断价值,在不同临床情境中的应用体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敏福教授讲授了核素显像在肺血管疾病中的循证应用,重点强调了肺通气灌注显像在临床价值。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董孟杰教授系统梳理了规范化的肾动态显像诊疗流程,大家针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精准评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7日下午,由北京医院陈雯教授主持的专场精彩纷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文哲教授介绍了淋巴显像原理、实际操作到前沿技术,为淋巴水肿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协和医院景红丽教授以丰富的临床实际经验及大量精彩的临床实例,为学员们详细阐述了消化道出血显像的诊断路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吉刚教授介绍了该院开展儿科特色核医学检查的历程及经验,重点讲解了儿童肾静态显像的操作规范与临床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尹雅芙教授作《核医学SPECT显像在儿童患者的应用》报告,内容聚焦儿童特殊群体,深入浅出、系统介绍了儿科核医学临床实践及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培训尾声,学员经考核合格,获颁中华医学会培训证书。缪蔚冰教授和张晓丽教授认真听取学员对培训班以及临床开展工作中需要帮扶的意见。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次针对SPECT功能显像的培训内容系统、实用,对提升临床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张晓丽教授在总结中,衷心感谢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汪静主委、功能学组和心血管影像学组全体授课和主持专家以及安贞医院核医学科团队的鼎力支持。她鼓励学员们学以致用,回到本单位认真落实SPECT规范化操作和报告质量控制,加强多学科协作,持续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和患者诊疗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她号召大家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中国核医学的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