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2022年标化发病率为24.64/10万,占全球发病率负担的一半以上(56.8%)。虽然占甲状腺癌94%以上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可从手术、放射性碘-131、TSH抑制治疗中获益,总体预后良好,但部分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进展迅速、预后差,诊治不规范,是拉开我国与发达国家间DTC患者生存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甲状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为92.9%,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98.5%)。这提示我国晚期尤其是威胁患者生存的碘难治性甲状腺癌患者的综合管理仍有待提高。
有关RAIR-DTC的诊治,一直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的工作重点,2019年CSCO甲状腺癌专委会及联合4家国内其他相关学会形成了我国首部《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管理共识(2019年版)》,该共识发布近5年来为规范我国RAIR-DTC患者的诊治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该领域国际及国内的相关快速进展, 2024年6月, CSCO核医学专家委员会及CSCO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经过历时两年的临床问题提出、循证并作出建议、推荐,再次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会的相关领域专家,联合制定了我国首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管理指南(2024版)》,并发表于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近日,由来自上述七学会、涉及八个相关领域的二十位权威专家携手打造的首部英文版《中国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管理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通讯作者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林岩松教授。从酝酿框架到最终定稿,从中文版本再到英文版本,前后历时两年余的精心打磨,充分结合中国特色的临床实践,形成多元化的特色诊疗方案,为RAIR-DTC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国际舞台上的有力发声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协作。
多元化特色打造中国诊疗新标准
《指南》将 RAIR-DTC的界定简化为两种临床情形,即所有已知DTC病灶均不摄碘;或尽管部分/全部病灶摄碘,但131I治疗后(1年内)出现疾病进展。《指南》推荐基于原发灶分子特征、131I治疗后生化疗效反应及影像学发现等对RAIR-DTC进行综合预判与诊断。《指南》强调核医学分子影像检查对RAIR-DTC的独特评估价值,包括界定RAIR-DTC、全面评估肿瘤负荷、指导放射性配体治疗(RLT)等。对RAIR-DTC患者进行治疗决策前,应进行肿瘤负荷、进展速度、病灶部位及数量、伴随症状等的综合临床评估,《指南》中基于评估结果形成的处置路径图可指导诊疗决策的制定。针对各种不同局部治疗策略的技术特点与优势,《指南》中提出了相应的最佳适用的临床情形。《指南》创新性地将系统治疗部分区分为单一治疗模式和联合治疗模式,其中单一治疗模式的靶向药物临床获益及安全性的相关数据中,包含了多个中国自主研发的原创药物;并初步展示了靶向药物转化后联合外科手术、以及靶向药物诱导再分化后联合131I治疗的应用场景。
国家级继教项目推动指南落地,线上培训覆盖全国
为促进《指南》的普及推广及临床应用,林岩松教授在中华医学教育在线平台申请并获批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名称为“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评估与综合诊治”,以线上形式开展深度培训,采用专题讲座与病例实战相结合的模式,对《指南》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与解读,吸引了众多相关专业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助力针对RAIR-DTC患者的规范化诊疗。
英文版《指南》获国际期刊刊载,提升全球影响力
《指南》的英文版本经严格审校后,近日已于欧洲核医学领域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EJNM)在线发布,标志着中国RAIR-DTC诊疗模式获得国际认可,彰显了中国学者在甲状腺癌诊疗领域的学术贡献。英文版《指南》的发布也将进一步推动更为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协作。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迈向精准医疗
《指南》的制定与推广过程体现了中国学者正在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编写专家组表示,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以确保内容与时俱进。未来将着眼于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启动多项临床研究,丰富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推动RAIR-DTC的精准化、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