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西部地区首台超长轴向视野PET/CT在重医附一院正式开机该设备可在30-40秒内完成全身扫描3毫米约芝麻大小的肿瘤均可精准捕捉。
这不仅填补了西部地区超高端分子影像设备的空白,还将为百姓在肿瘤、神经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
开机仪式现场,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覃正杰,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潘建波,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吴昊,重医附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勇等与会嘉宾,共同为设备揭幕。
重医附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庞华教授介绍,该设备具有“极速成像、高清定位、精准捕捉”的临床优势。传统PET/CT扫描需15-20分钟,而该设备则仅需30-40秒即可完成全身扫描,单次辐射剂量仅为传统设备的1/40。传统设备需分段扫描,存在漏检风险,而该设备可实现一次扫描覆盖全身,避免癌症转移病灶被遗漏。
重医附一院党委书记吴昊在致辞时表示,该设备为患者带来“早筛更精准、检查更高效、辐射更低量”的诊疗新体验,在癌症早筛、疑难病鉴别与治疗策略革新中具有重要作用。长轴PET/CT 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尖端利器”,通过多模态多核素成像技术,提供更全面诊断信息,为疾病机制研究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强大支撑,助力医院临床与科研发展。
重医附一院将坚持公益导向,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推动精准诊疗,优化流程,减轻患者负担,彰显公立医院的责任与担当。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立医院的温度与担当。同时,医院将以长轴 PET/CT为纽带,深化科技创新、促进医工融合,推动影像医学与临床科研深度融合,培育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夯实“双一流”“双中心”建设基础。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潘建波表示,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重医附一院作为全市医疗领域的“排头兵”,此次引进全球领先的联影长轴PET/CT设备,标志着医院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重庆高端影像诊断技术迈向国际一流水平的关键一步。该设备为患者提供更早发现、更准评估、更优治疗的“一站式”服务,真正践行了“科技惠民”的初心。
重医附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勇主持开机剪彩仪式。
下午,以“长轴创新技术与核医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学术峰会接力启幕,全国数位核医学领军人物齐聚,聚焦技术突破与学科建设,掀起智慧碰撞的浪潮。
北京协和医院霍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建军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跃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庞华教授就长轴PET/CT创新技术发展作专题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楼岑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段小艺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明华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晓良教授做精彩点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小华教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刘徽婷教授就核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作专题讲座,四川省人民医院张伟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肖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蔡亮教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邵付强教授、重庆市急救中心李倩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王毅教授做精彩点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程刚教授、甘肃省人民医院王治民教授、重庆市人民医院段东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曾宪春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青教授围绕“核医学高质量发展“展开圆桌讨论、分享经验。会议尾声,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定德教授作大会总结,强调“长轴技术不仅是设备迭代,更是诊疗生态的重构”,未来精准医疗的星火定会点亮健康中国的蓝图。
此次会议不仅为核医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学科建设提供了交流平台,更通过跨区域、跨机构的思维碰撞,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与会各方将携手推进核医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科室简介
重医附一院核医学科经过60余年的发展,目前拥有SPECT/CT、PET/CT、PET/MR等高端分子影像设备,是集影像诊断、核素治疗、特色门诊、实验室为一体的亚专业齐全的特色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庆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核医学诊疗中心、核医学专业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学科综合实力方面,位于重庆市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