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外学术交流>地方性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2025年上海市核医学质控暨2024年质控成果汇报及重点项目反馈会议成功召开
2025-02-05 13:41 浏览次数:

2025年1月15日,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会议于线上成功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核医学领域的精英专家,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总结,并围绕新一年的质控工作重点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研讨,会议一共有201人次参加,为核医学的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


会议首先由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刘兴党教授主持并宣布开始。

上海市医疗质控事务管理中心的陈尔真主任在会议开场致辞中,满怀感慨地回顾了过去一年上海市核医学质控工作所走过的历程。他高度肯定了在全体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工作在严格遵循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取得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犹如璀璨星辰,在核医学的发展天空中熠熠生辉,不仅提升了本地的医疗服务水平,更为全国的核医学质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同时,陈主任紧密结合国家在 2023 年提出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及 2025年的卫生工作重点,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要求。他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质控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科学、精准地衡量和规范核医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督查整改力度,确保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避免积累和恶化;出具高质量的年度质量报告,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分析依据;全力推进长三角地区的质控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上海在区域内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积极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化的质控管理。这五点要求犹如五把钥匙,为新一年的核医学质控工作开启了新的大门,指明了清晰而坚定的方向。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在致辞中,对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深情地指出,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质控中心之一,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方面都走在了前列,为后续众多质控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与指导。她着重强调了质控工作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形象地比喻道,如果把分级诊疗体系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质量控制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没有同质化的质量保障,高质量的分级诊疗就如同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汪主委表示,此次会议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盛宴,她希望通过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能够将上海的先进经验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区,带动全国核医学质控水平的整体提升。

会议的核心环节聚焦于报告质控抽查结果的汇报与经验分享。来自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的蔡金来教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地汇报了 2024 年 SPECT 全身骨骼显像报告的督查情况。他通过对大量报告的细致分析,总结出在过去一年中报告在多个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报告单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犹如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不仅在排版布局上更加美观大方,而且在信息呈现上更加清晰明了,让医生和患者能够一目了然;版面要素愈发完善,涵盖了从患者基本信息到检查结果分析等各个关键环节,确保了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报告书写用词更加规范严谨,每一个术语都经过仔细推敲,避免了模糊和歧义;结论部分更加简明扼要,能够精准地传达核心诊断信息,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蔡教授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部分报告存在的不足之处。一些报告的版面设计仍存在瑕疵,如要素不全、字体大小不协调等问题,给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图像分析不够全面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述,缺乏对图像背后病理机制的深入挖掘;结果论述不够严谨,存在结论简单重复图像分析的现象,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蔡教授还展示了多份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报告,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点评和深入剖析,从字体字号的选择到专业术语的运用,从图像描述的详略到诊断结论的逻辑,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如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确保用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高度重视报告质量,将其提升到关乎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高度;精心优化模板设计,综合考虑医生和患者的使用需求,打造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报告模板。这些建议犹如明灯,为核医学报告质量的提升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单凤玲医生紧接着对55份PET-CT和PET-MR的图像及报告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质量分析。她严格按照精心制定的评分标准,对每一份报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量化评估。在分析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如图像信息缺失,部分报告中患者的关键信息如检查日期、医院名称等不完整,这给报告的溯源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报告要素不全,一些重要的检查方法和 CT 扫描信息在报告中未得到体现,导致医生在解读报告时缺乏必要的参考依据;临床诊断不明确,存在诊断与病史、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情况,容易误导临床治疗。同时,单医生也展示了一些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在报告要素的完整性、图像分析的准确性、诊断结论的可靠性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她详细解读了这些优秀案例的优点和特色,如清晰的图像标注、全面的病史采集、深入的图像分析和精准的诊断结论,鼓励大家借鉴这些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

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张锦明秘书随后系统地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通过显像设备的有关性能检测,促使显像设备能处于较佳工作状态,保证了显像图像的质量。在显像图像与报告要素质量抽检中,SPECT及PET/CT显像的图像质量和报告要素质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逐年稳步提升的良好趋势,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得到了较明显的提高,这反映出上海市核医学在日常工作中对质量的严格把控和不懈追求。随访率与阳性率统计数据显示,ECT和 PET-CT的整体情况良好,大多数单位都达到了既定的标准,这表明在临床应用方面,上海市核医学能够为患者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支持。质量管理检查覆盖了各级医院及民营机构,总体质量呈现优良态势,这体现了上海市核医学质控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此外,体外分析和核素治疗质量评估结果也都显示不同程度的提升。在修订标准、举办学习班、网站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修订标准,使核医学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举办学习班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持续学习和提升的平台,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建设网站则加强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这些工作的协同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是全市核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上海市核医学质控工作的有力见证。




在点评环节,专家们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为核医学质控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石洪成教授在充分肯定上海质控工作取得进步的同时,语重心长地呼吁要高度重视经验的传承与问题的改进。他指出,每一次的成功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要善于总结和传承,让后来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满足于发现,更要深入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左长京教授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深表认同,并着重强调了这些问题对医疗工作的重要影响。他以实际案例说明,一份准确、清晰的报告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他期望在质控中心的有力指导下,各医疗机构能够积极行动,对报告进行全面优化,提高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主席、上海市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晋华教授从规范管理的角度出发,提议修订原来的报告模板,对报告的格式、内容、书写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确保报告的一致性和规范性。他认为,统一的模板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异,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可比性,便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也有利于质控工作的开展和评估。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霍力教授对上海的质控模式给予了极高的赞誉,认为其在全国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他积极建议以上海的经验和模式为蓝本,在国家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全国性的讨论和研究,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全国的核医学报告标准和规范,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报告同质化进程,提升整个核医学行业的质量水平。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委会主委、上海胸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谢文晖教授紧密围绕检查结果互认这一关键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他强调要进一步规范报告的格式与内容,确保报告在形式上的统一和内容上的准确完整;高度重视临床病史的采集和展示,将患者的病史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到报告中,使报告更具临床参考价值;精心优化报告的附图,使其更加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关键的图像信息,方便医生快速提取和分析。这些建议对于提高检查结果的互认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核医学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会的主持专家,海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海南省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核医学科王卉主任,江西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主委、江西省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江西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徐荣主任,新疆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朱海旭主任,黑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黑龙江省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黑龙江省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哈医大一院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付鹏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核医学科王辉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兼PET学组组长、上海东方医院核医学科赵军主任等在发言中都对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的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建议,期望上海核医学的整体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会议最终明确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为全力推进长三角核医学报告互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将进一步细化报告问题的反馈与改进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加强上海市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核医学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专业指导作用,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此外,还将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统一的报告互认平台,实现报告的快速传输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持续提升核医学质控水平,为医疗质量的整体提升筑牢坚实的根基。

最后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刘兴党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此次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会议的成功召开,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上海市核医学质控工作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它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反思,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次科学规划和展望。通过专家们的深入交流和智慧碰撞,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共识和决策,有望推动上海市核医学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