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
对于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委会而言,使命的召唤,责任的坚持,七年如一日,总会在美好的季节与各核医学设备企业代表们携手走来,在“新技术交流会”这个金字招牌下如期而至。
2025年2月21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委会主办、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协办的2024年核医学分子影像新技术交流会暨核医学医工结合创新项目路演会,在北京诺富特和平宾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核医学专家、同仁、多家核医学设备企业代表们齐聚北京,共享核医学最新技术,共商核医学发展大计。
有词赞曰:
蝶恋花 春
雨水微寒春满路。芽炫枝间,美意呼春住。一曲高歌无误顾,绕梁儒韵归心处。
尽日寻春春夺目,欢聚和平,且看桃千树。才子霏谈更三鼓,万紫千红春飞速。
(注解见附录)
开幕式
此次新技术交流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耿建华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委会主委李方教授向各位重量级嘉宾表示感谢,他们是:医学装备知识产权联盟副秘书长兼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信息部李鹏伟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黄钢教授、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李亚明教授、中国医师学会核医学分会名誉会长安锐教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核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铁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石洪成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候任会长刘甫庚教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辉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林教授、徐白萱教授,国家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霍力教授,以及中国核医学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陈盛祖教授、张永学教授。
李鹏伟主任指出,2024年10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十二部门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到2026年力争核技术经济产值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将医用同位素高质量药物和高质量装备的研发列入重点任务。医工结合是发展趋势,核医学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密切合作。
汪静教授在致辞中希望能够通过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好医工交叉真正收集到对我们临床患者有用的大数据,成为我们真正的、我们核医学人的Deepseek。
黄钢教授提出三点思考:一,核医学设备从进口到自主研发,设备指标从不清楚到非常清晰,从图像到反映背后的机制,过去我们只能想象,而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二,设备的发展使我们的学科得到发展、得到重新定义。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是我们核医学今天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我们牢记科技以人为善,相信未来人们的幸福、健康,就在我们每一次研讨过程中、每一次从善过程中产生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结果。
李亚明教授期待核医学在发展的重要时刻下,更常规、更有性价比的应用到常见病、重大疾病、多发疾病中去。
李方主委在致辞中代表专委会缅怀并感谢老前辈田嘉禾教授,公布了专设的讨论平台以及持久举办的AI学习班,同时李方教授表示, 一年一度的新技术交流会有助于及时展示核医学最新的进展,便于核医学工作者们准确地了解设备厂商的研发动态。
绿杨芳草长亭路-PET/CT新技术汇报
在马云川教授、李春林教授主持下,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产品部陈琪豪在报告《创新PET/CT助力临床科研拓展》中讲到当前PET/CT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拓展,分享联影医疗在核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GE医疗分子影像产品部尧俊在报告《深度学习PET/CT新技术汇报》中推出业界首台全影像链深度学习PET/CT Max Apollo, 首次实现1438cps/MBq/cm超高单位灵敏度性能,在1/8传统剂量下依然SUV定量精准,并可在6min内完成患者“门到门”全流程检查,显著提升了临床效率与精准诊疗水平,并搭载全新深脑诊疗平台。西门子公司区盈函在报告《核医学诊疗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中不仅强调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在多方面的重要性,还介绍了包括全身覆盖型PET/CT、SPECT/CT、Lu177诊疗一体化平台和Y90分子影像全流程解决方案等技术,通过优化成像质量和缩短研究时间,推动了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飞利浦医疗王文帅在报告《中欧智汇 融合创新——高级分子影像创新实践汇报》中飞利浦与赛诺联合通过全球技术整合与本地化,融合AI与多模态影像创新,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的全链生态,驱动精准诊疗智能化、普惠化,将医企协同赋能分级诊疗。赛诺联合副总经理李俊亿在报告《全新中长轴PET/CT助力核医学诊疗科研最佳实践》中重磅推出新一代中长轴PET/CT Nova X。采用50cm轴向视野中国双芯PET探测器,实现仅需2个床位的WB扫描。并搭载全新脑部运动校正、极速动态多参成像技术,以及全病种AI智能分析。石洪成教授、张永学教授、李林教授、王辉教授、王铁教授分别进行高质量点评。
在管一晖教授主持下,东软医疗邱喜彬在报告《PET/CT技术介绍》中介绍东软医疗以全新高集成探测系统,核医学人工智能平台,科研辅助平台,引领核医学进入高质量、高标准时代。锐世医疗副总经理房磊在报告《全数字PET/CT创新临床研究》中介绍了2024年获批了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医工交叉项目,同时展示了基于全链条数据的AI应用和在多科学生态方面取得的进展。安锐教授、徐浩教授分别进行高质量点评。
风恬日暖荡春光-PET/MR新技术汇报
在颜有霞教授主持下,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产品部李响在报告《联影PET/MR智慧感知平台赋能临床科研创新》中介绍联影uPMR智慧感知平台,AI赋能源头创新,重塑精准诊疗与科研全流程生态。GE医疗分子影像部蔡林颖在报告《全新一代PET/MR新技术汇报》中介绍全新上市的新一代光谱数字SIGNA PET/MR搭载的创新光谱诊疗系统,基于实时核素信号提纯技术,有效应对新兴核素复杂能谱成像挑战。其优异的成像性能可助力提升临床及科研成果,通过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更精准的定量分析和更全面的诊疗信息,为诊疗一体化服务。贾强教授、邓智勇教授分别进行高质量点评。
最是一年春好处-SPECT/CT新技术汇报
在李昕教授主持下,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产品市场主管陈福艳在报告《思维定量双探头SPECT/CT》中着重介绍永新医疗推出的首个SPECT/CT中国方案Insight NM/CT系列,其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多个高级应用技术。光迈医疗产品经理于梦瑶在报告《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化SPECT-CT临床应用介绍》中介绍了深度学习技术与数字化spect设备的结合,为临床提供高效,高质,低剂量的精准诊疗方案。GE医疗陈杨在报告《光子全环SPECT/CT新技术汇报》中介绍GE医疗最新推出的光子全环SPECT/CT。StarGuide不仅采用12个环形设计的CZT探头,大幅度提高检查效率和诊断精度,而且配备一体化双能准直器,实现镥177等核素的高清显像,还搭载AI剂量学定量平台,实现个性化剂量评估,助力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在国内的快速发展。韦智晓教授、徐白萱教授、缪蔚冰教授分别进行高质量点评。
雨后春容清更丽-回旋加速器新技术汇报
在陈明教授主持下,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黎鹏在报告《全自动固体靶系统介绍》中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固体靶系统的最新进展,作为国产自主品牌,玖谊源在成立短短8年时间内,陆续推出了系列化回旋加速器及配套产品,实现了从回旋加速器到同位素制备到放射性药物标记全流程的产品覆盖,展示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力。GE医疗分子影像放射性药物及回旋加速器全国产品经理杨美伊在报告《国产全新一代高端回旋加速器及固体靶系统》中讲到GE医疗最新一代回旋加速器已经全面实现国产,产量较前代加速器大幅度提升。搭载的全自动双向传输固体靶,助力金属核素便捷高效生产。全自动工艺流程完全避免了操作人员接触辐射,智能化交互操作界面设计大幅节省准备时间,稳定产量输出为日常生产保驾护航。吴华教授、陈永茂教授分别进行高质量点评。
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他新技术汇报
在栾厦教授、付鹏教授、赵倩教授主持下,中国同辐核医学发展中心总经理曹璟在报告《智慧未来:智慧核医学的精准生态构建》中介绍了核医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智慧核医学建设一体化方案、前景与展望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辐智1.0在智慧核医学科建设各个环节的应用,以及已在北京协和医院验收落成,标志着我国在核医学科规范化、系统化、可视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上取得了首创性突破。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李琳在报告《国科中子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中介绍的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BNCT)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篇章。BNCT相比传统疗法,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精准度高、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值得期待。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王丰收在报告《临床前核医学分子影像系统-动物PET/SPECT/CT》中介绍了InliView-3000系列是中国最早的三模态动物PET/SPECT/CT,成功的商业化运营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连接构建了坚实桥梁,更为放射性药物科研转化提供了重要平台。联影分子影像产品部产品专家梁延延在报告《临床前分子影像的科研应用》中推出超高性能临床前PET/CT系统uBioEXPLORER与uMicroEXPLORER,以及9.4T PET/MR系统,为开展肿瘤、神经等疾病研究、新型核药研发提供先进技术支持。联影智能PET/CT产品经理易永珍在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医学领域的发展》中分享以“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医学领域的发展”为主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医学全流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核医学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联影智能的核医学AI解决方案,分享核医学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实践。爱诺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东升在报告《放射性活度探测技术在衰变池项目中的应用》中介绍了新技术使衰变池总α、总β的活度浓度测量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人体放射性活度测量和下一代衰变池技术上将得到更广泛应用。刘甫庚教授、庞华教授、胡硕教授、章斌教授、程爱萍教授、王雪梅教授分别进行高质量点评。
诗家清景在新春-闭幕总结
在楼岑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陈盛祖教授总结到新技术交流会有三个特点:医工结合、自由交流和供需双方的沟通。对此,陈盛祖教授感想如下:一,通过新技术交流会觉得我们大型设备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二,从技术发展来看,要注意三个产品的定位,SPECT是核医学科的基本设备,PET/CT是三甲医院核医学科的普及设备,PET/MRI是锦上添花、高尖精设备。从发展规划上讲,PET/MRI与PET/CT配比 1:4,PET/CT与SPECT配比1:2。三,建议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SUV和解决PET/MR天生缺陷衰减校正的办法。四,就是不能为了AI而AI。
附录:
1,雨水微寒春满路:节气雨水后的第三天,本次会议召开。初春寒意,但春意已经铺满了迎接全国核医学专家的道路。
2,一曲高歌无误顾:七年如一日,新技术交流会如约而至。
3,才子霏谈更三鼓:全国各地的核医学专家、同仁、多家核医学设备企业代表们齐聚北京和平宾馆,共享核医学最新技术,共商核医学发展大计直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