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纪要
[年会纪实]大数据与AI分会场
2024-09-17 15:24 浏览次数:

2024年9月14日,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术年会的大数据与AI分会场,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顺利举行。核医学临床专家与算法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AI技术发展与临床应用进展,会场座无虚席,讨论热烈,充分体现了大会主题“诊疗一体,交叉(医工)融合”。

会场致辞环节由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辛军教授主持,左长京主委通报了工作委员会成立一年来的年度工作计划推进和完成情况,感谢工委会各位委员的辛勤付出,期望更多的青年专家积极参与工委会的各项重要工作中,在参与和推进工委会重要计划的实践中锻炼能力、展示才华。

本次全国年会工委会设立了特邀报告、专家讲座及青年学者交流作为AI分会场的三个板块,邀请核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在不同疾病的诊断、技术方法改进、前沿发展等方面组织开展主题讲座和交流。

会议邀请到了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石喻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总医院薛嵩教授、海外优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牟玮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分别从人工智能辅助CT胰腺癌诊断、生成式AI在PET/CT的应用、面向肿瘤诊疗决策的多模态医学数据智能分析方法及应用,介绍目前人工智能的前言和发展方向。随后,左长京教授、蒋皆恢教授、董孟杰教授、汪建华教授分别从人工智能在核医学的应用及临床思考、人工智能在PET脑影像定量与重建中的应用、FDG PET/CT正常人标准的建立、影像组学对胰腺癌免疫检查点预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主持专家、与会学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术氛围浓郁。

中午迎来了AI联核创新前沿技术专题会学术高潮,由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学术支持的核医学AI大模型多中心课题正式启动,启动大会特邀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和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敏博士致辞,上海科技大学詹翊强教授从AI技术赋能核医学应用创新分享,西京医院核医学科李桂玉教授从AI在核医学临床中的实践应用与前沿探索方面作临床应用分享。左长京教授、西京医院杨卫东教授主持专题会并做了精彩的点评。

下午的学术会议精彩继续。各位医学、工科专家从核医学AI新技术、医学图像数据分析的准备和预处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核医学图像分析、自动化平台机器分析交互等多个领域分享了当下核医学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极速发展的前言热点。

会场专门安排了讨论环节,设置了中心议题,各位专家从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临床应用中各自优势、核医学图像合成方法的优势和挑战、深度学习在核医学图像重建中应用潜力和临床医师如何准备单中心、多中心研究数据以满足建模和模型评估这四个方面展开,引发了与会嘉宾、专家、青年学者们的热烈讨论和反响。

在专著与专家共识进展汇报与讨论部分,副主任委员赵周社教授从对《核医学人工智能》 专著的进展情况,现存问题,后期计划等方面进行了阶段性汇报,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力争保质保量,完成专著的出版工作,尽早为核医学工作者提供一部好读、好用的专著而不懈努力。左长京教授、汪建华教授对《胰腺占位病变PET标注专家共识》进展做主题汇报,围绕《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左长京教授针对如何更好地符合最新的质量要求和GRADE标准,以及指南、专家共识申请流程及相关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号召工委会每一位成员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共同促进专家共识的顺利完成和发表。

人工智能在核医学领域的快速应用受到国际、国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抓住机遇,向世界发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核医学领域的中国声音,建立多中心合作,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的重要目标及努力方向。左长京教授寄语全体委员,继续深化医学-工科交叉学科的进一步融合,抓住黄金时期,持续提升核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本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坚定了核医学、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工作者的信念和目标,定当加快脚步、抢占前沿,为核医学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