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27日,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与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共同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心脏病学方向)在北京成功举办。
培训班为期两天,由以心血管影像学组为主的十几名核医学专家和心内科专家精心授课,内容涵盖学科建设、心肌灌注显像剂、规范开展运动和药物负荷试验,规范化的心肌显像流程、规范化诊断报告书写,心脏核医学的临床价值(包括精准诊断、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评估疗效和估测预后等),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从临床、教学、科研、人文情怀等方面让学员们深入掌握心脏核医学功能影像学技术的精髓,优质服务于临床和患者。会议培训对象是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50名从事心脏核医学的医师、技师和2名心血管医师。
7月26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常委,心血管影像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张晓丽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汪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蔡军教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核医学科何作祥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徐白萱教授,北京医院核医学科姚稚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核医学科杨敏福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定德教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心内科的李飞教授出席开班仪式。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委汪静教授,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蔡军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何作祥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汪静教授指出我国心脏核医学发展与先进的国家差距较大,希望全体学员饮水思源,继承先辈们的遗志,肩负发展中国核医学的重担,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夯实基础,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共同为推动中国核心脏病的发展做贡献。蔡军院长肯定了安贞医院核医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尤其是获得了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第四类),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强调核医学科要不断提升对临床和患者的服务能力,从而促进学科发展,为医院发展做贡献。何作祥教授强调了临床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他结合目前国内核心脏病学的发展现状,希望和大家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心脏核医学的发展。
汪静教授首先进行了题为《核医学的建设与发展》的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我国核医学和心脏核医学的现状。在中国核医学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心脏核医学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无论是从显像的量和质与先进的国家差距仍然比较大,显像流程和临床应用欠规范,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她勉励大家要抓住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核医学的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学科建设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共同推进中国心脏核医学的发展。
李飞教授作了《药物和运动负荷试验中急救处理原则》的报告,从临床心血管专家的角度讲述心肌负荷试验的临床意义,负荷试验时出现并发症的急救处理原则和具体措施。何作祥教授主持了上述二个专题讲座并组织现场讨论,会场气氛热烈。
杨敏福教授作了《运动试验显像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的规范化流程及其注意事项》的报告。他强调负荷试验是开展好核心脏检查的重要环节,并详细介绍了负荷试验的规范化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委,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王跃涛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8)》,强调该指南的发布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希望学员一定要遵循指南规范开展好核素心肌显像技术,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对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水平。姚稚明教授主持了上述二个专题讲座,并组织了现场答疑和讨论环节。
午餐专题会,由徐白萱教授主持,首先汪静主委致辞,她希望通过大家分享前期使用99mTc-替曲膦的初步经验,进一步明确其优势,实现同质化、规范化开展99mTc-替曲膦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推动该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助力基层医院的建设,提升核医学的医疗服务质量。李国权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孟晶晶副主任医师、徐州中心医院鹿存芝主任医师、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汪娇博士和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凤梅博士进行了经验分享。随后北京医院姚稚明教授、安贞医院张晓丽教授,朝阳医院杨敏福教授、阜外医院方纬教授、西南医院黄定徳教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的余飞教授、上海新华医院尹雅芙教授、安贞医院米宏志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郭小闪副主任医师就“99mTc-tetrofosmin的哪项优势最为重要”、“关于99mTc-tetrofosmin的哪些特点需要再次验证”和“对于基层医院标准化应用流程的意义”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就如何开展好心肌灌注显像问题和讨论把本专题会推上高潮,徐白萱教授总结上午的理论授课环节。
7月26日下午,基于心血管影像学组“不断推进规范性心肌显像的流程、图像解读和规范化报告书写、解决临床实践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的工作宗旨,学员分8个小组在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进行了临床实践环节的学习,内容涵盖一对一的急救演练培训、运动与药物负荷的实战指导、心肌灌注SPECT/CT和心脏专用机图像的采集与处理、定量测定心肌血流量和血流储备图像采集和处理要点,心肌代谢PET图像处理、回旋加速器和小动物PET/CT实地参观。
晚餐后在科室集体进行了《如何规范开展负荷试验》进行专题讨论会,内容涵盖心脏核医学的关键技术、操作中关键要点,诊断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困难,学员们认真和专家们取经,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专家与学员面对面近距离交流,所有学员介绍了科室开展心脏核医学的情况、临床遇到的主要问题和相应需求,张晓丽教授进行了细致的逐一解答。她强调在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心肌显像全流程的质量控制,重视细节。心血管影像学组后续将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制订详细规划,帮助大家。心血管影像学组秘书郭小闪副主任医师和继续教育学组副组长尹雅芙教授全程参与讨论答疑环节。早8点到晚8点高强度的日程安排、丰富的课程内容设计,专家们的精心授课和认真解答,学员们收获满满。
7月27日上半场的讲座首先由北京安贞医院米宏志主任医师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核医学科方纬教授做了《SPECT心肌灌注显像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的报告,系统介绍了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剂的发展史,分析了不同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特点,以及对新研发药物的临床转化情况,生动形象,令学员们印象深刻。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李剑明教授做了《核心脏病学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将疾病的生理病理学特点、心脏核医学显像技术及其临床价值进行了完美诠释。姚稚明教授则系统介绍了冠心病的影像诊断,比较核医学多模态、多靶点的显像优势,以及与其他影像学技术包括CT、MR和超声的特点及其进展。
李剑明教授主持了下半场的讲座,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焦建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了《药物负荷的规范化流程及其注意事项》,从检查前对受试者安全评估、询问病史,到药物负荷显像的禁忌症、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为学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实践经验。张晓丽教授系统介绍了《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规范化流程及报告书写》,包括图像的采集、处理获取高质量图像、对17节段图像的解读要点,报告书写涵盖的关键要素。她强调要用工匠精神做好心肌灌注显像工作,优质服务于心血管疾病的精准诊疗。
专题讨论会李国权副主任医师,从临床实践病例的角度,介绍了一日法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缺血诊疗中的应用体会。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徐伟仙教授和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申华教授,从临床医生的角度高度肯定了核医学检查的意义,MPI和PET心肌代谢显像对心血管疾病精准诊断和指导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示以后日常工作中将加强与核医学科医生应加强紧密联系。
下午,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贠明凯副研究员深入剖析心脏核医学SPECT与PET成像原理,让学员对获取图像的方式及机制有了深入了解,对图像的解读及报告的书写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孟晶晶副主任医师用典型病例,与学员互动提问、沟通交流,加深学员对MPI的认识,并讲授心肌淀粉样变性显像应用价值。张晓丽教授作了题为《心肌代谢显像规范化流程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的报告。“调节血糖是获得高质量的PET心肌代谢显像的关键环节”,她将自己26年来在临床和科研一线潜心从事心肌存活的经验所得倾囊相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从国产PET开展心肌代谢显像的历史、如何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更好服务于临床心衰患者的精准诊疗,就学员存在困惑和容易失败的问题逐一解答,大家受益匪浅。
授课结束后,学员们通过考试,获得中华医学会的培训证书。学员们纷纷表示,经过两天的学习与讨论,不仅让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心脏MPI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心脏负荷试验临床应用与日常工作的开展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回到本单位将落到实处。上海新华医院核医学科尹雅芙教授作为学员代表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将带领同事努力推进学科建设,扩大心脏核医学在临床的影响力。最后,张晓丽教授衷心感谢汪静主委亲自牵头带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会的心血管影像学学组和继续教育学组、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衷心感谢专家们精心授课和答疑解惑,感谢安贞医院院领导支持和核医学科全体同事在实践操作环节精心准备和认真示范并讲解,以及兄弟单位们的鼎立支持和帮助。希望大家在汪静主委带领下,脚踏实地做好临床工作,加强和临床医生的沟通,共同进步,不断提升心脏核医学对心血管精准医疗的服务能力,为健康中国做出核医学人的贡献。
(西京医院周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郭小闪,上海新华医院尹雅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