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外学术交流>地方性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中日阿尔法核素学术交流
2024-08-23 15:06 浏览次数:

2024年8月17日,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PET分子影像中心副主任Tadashi Watabe教授应邀参加由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主办的α核素学术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是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教授第二次邀请国际顶尖α核素专家来华进行学术交流,【最新】α核素进展: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持续致力于促进国内α核素的科技创新发展。

会上,Watabe教授分享了大阪大学多年来α核素砹-211At [211At]研究开发历程、最新成果,重点展示了近期[211At]核素药物的临床试验情况。会议由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教授主持,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杨爱民主任、高蕊教授、砹尔法纽克莱卓巍彬总经理出席了此次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核医学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竞相发言,共同期待α核素[211At]药物在国内早日获批上市,造福于临床。

01 α核素[211At]的基础研究

Watabe教授主要分享了[211At]NaAt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研究,揭示了正常甲状腺组织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可对[211At]的显著摄取,添加抗坏血酸(AA)可提高[211At]溶液中砹的放射化学纯度。此外,[211At]溶液在K1-NIS异种移植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并有效延长生存期,表明靶向α疗法对治疗晚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潜在适用性。

02 α核素[211At]的临床应用

Watabe教授表示他们已构建稳定且符合质控的[211At]NaAt 溶液药物,可直接通过静脉注射用于患者的治疗,并获取了大阪大学医院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其所在实验室已通过美国国家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审核,被确认为符合GMP规定的研究产品生产设施。目前Watabe教授团队正在开展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进行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安全性和初步疗效,其结果将会于明年SNMMI年会进行展示,届时将为[211At]NaAt的研究提供临床级别的证据。

03 α核素[211At]的潜在作用靶点

近年来涌现了多种α靶向治疗的新靶点诸如LAT1、FAP及CXCR4等。Watabe教授以[211At]FAPI和[211At]GPC1 mAb为例,向大家展示了新靶点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Watabe教授强调,大阪大学正在致力于新型加速器的研发,旨在实现商业化加速器5-6倍的[211At]产量。

讲座尾声,参会的各位代表与Watabe教授进行了科研对话。

Q: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wonderful lecture.  I would like to ask whether this phenomenon is casued by the same family of chlorine and astatine? In addition, data show that most of the valent substances are easily deposited in the stomach. As you said, Astatine has different valent. So I would like to know whether valent of astatine more easily ingested by the stomach than other valent stat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indeed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gastric intake of sodium astatine, and this side-effect is acceptable.


Q:In the future researches, as astatine-211 has a short physical half life, how to select a suitable carrier for astatine such as monoclonal antibody, nanoparticle or peptide?

We have tried all of these materials so far, and personally I prefer to apply peptides in astatine.


Q:How to determine the dosage of [211At]  in the treatment of iodine-resistant thyroid cancer?

The dose-escalation phase I study use a single i.v. administration of [211At] . The escalating starting dose is 1.25 MBq kg−1, with an upper limit of 10 MBq kg−1. The recommended dose for phase II will be further determined after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other assessments are completed.


余飞教授总结

最后,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教授对本次Watabe教授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关建议:

Watabe教授介绍了日本团队在[211At]研究的进展,其进展令人欣喜。目前[211At]NaAt治疗甲状腺癌已入组了11位患者,相关的研究结果即将发表,我们非常期待这一结果,希望本团队及国际各阿尔法核素研究团队在[211At]领域及α核素药物研发领域能够携手同行,行而不辍。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所长余飞教授

在交流会结束后,Watabe教授与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借助这次交流会的契机,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将持续打造α核素药物研发的技术交流平台,分享在α核素药研究领域的实践和经验,推动建立新的α核素药生产与研发平台,加速α核素药物的临床应用进程,更好地支持核医学研究者和造福广大患者。

Watabe教授与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团队合影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团队于2014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靶向SSTR2的[211At]-奥曲肽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其具有令人满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本团队后续开展α靶向治疗的研究筑牢基础。此后,探索了多种小分子多肽(TPP-1)、单克隆抗体(PD-L1)、单域抗体(ABDMPL16)、仿生纳米(MnO2-BSA)作为[211At]的靶向分子载体,力求提高[211At]靶向性,确保安全性的条件下优化肿瘤治疗效果,为进展期临床肿瘤患者实现精准医疗提供新选择。

作为α核素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α核素辐射生物学仍需进一步阐明以拓宽临床应用,不拘泥于传统的“α粒子破坏DNA直接杀伤肿瘤”的认知,本团队另辟蹊径,探究了其与免疫微环境的互作机制,提出“阿尔法免疫疗法”新策略。未来也将持续深耕α核素药物研发领域,为推进α核素的科技创新和推广而努力。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