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纪要
第四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暨中德Total-body PET/CT与诊疗一体化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4-05-15 14:05 浏览次数:


第四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暨中德Total-body PET/CT与诊疗一体化研讨会、交大-瑞金-联影产学研医分子影像创新技术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PET/MR临床应用》及《PET/MR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研讨班》在上海成功举办。

为促进我国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动PET/MR、Total-body PET/CT和诊疗一体化等新兴技术的临床应用,搭建高水平、高层次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于2024年5月8日-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召开了第四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联合研讨会、交大-瑞金-联影产学研医分子影像创新技术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PET/MR临床应用》及《PET/MR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研讨班》。本次会议由《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上海市核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承办,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此外,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伊萨尔右岸医院参与合办中德联合研讨会。

第四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暨PET/MR临床应用学习班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彪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赵军教授共同主持开幕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总编辑李思进教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黄钢教授、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李亚明教授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方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杂志社及各学会为本届全国PET/MR学术研讨会致欢迎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蔡伟教授、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常务副总编丁虹教授以及上海市核学会支敏秘书长则为学习班致辞。本次会议共设33个专题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田嘉禾教授、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及EJNMMI杂志主编Arturo Chiti教授以及李彪教授阐述了PET/MR临床应用经验及思考;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Wolfgang Weber教授以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亚明教授总结了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思进教授介绍了国际首款核磁光电五模态成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石洪成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施匡宇教授则探讨了低剂量PET/MR的应用现状和AI辅助的低剂量PET显像技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赵军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左长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刘建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赵晋华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辛军教授分别介绍了PET/MR在肿瘤方面的应用,包括前列腺癌、妇科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肿瘤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谢芳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艾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罗洁教授介绍了PET/M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包括阿尔兹海默症、脑胶质瘤、癫痫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欣璐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洁教授介绍了PET/MR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蓉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教授就PET/MR在放疗计划和风湿免疫性疾病领域中的应用作了阐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振光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孟宏平主管技师分别介绍MR在PET/MR中的增益价值以及PET/MR检查方案与质量控制。此外,有6个专题讲座来自两家医院临床一线的主任专家,以亲身临床实践阐述了PET/MR的应用价值: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科王海峰教授、放疗科向作林教授、心血管内科万青教授分别介绍了PET/MR在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以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冯炜炜教授、老年医学科汤荟东教授以及神经内科陈晟教授分别阐述了PET/MR在妇科肿瘤、神经退行性及免疫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本次大会共有参会者480名,其中学习班学员80名分别来自北京、湖北、广东、江苏、四川、福建、河北、辽宁、山西、浙江、广西以及上海本地等多家医疗机构。大会共收录来自全国共37家单位21篇学术论文交流和31份壁报展示,其中肿瘤占37.7%,神经系统疾病占27.87%,心血管疾病占9.84%,动物成像占6.56%,技术类占13.11%,其他占4.92%。核素应用占比中18F-FDG占46%,而新型正电子显像剂超过18F-FDG,达到54%,包括18F/68Ga-FAPI、18F/68Ga-PSMA、18F-FET等。最后,大会论文竞赛评选出一至三名及优胜者。

中德联合研讨会邀请了20名来自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IAEA、中国澳门等国际知名专家,包括德国图宾根大学医学院院长Bernd Pichler教授、Wolfgang Weber教授、Arturo Chiti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Axel Rominger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Ramsey Badawi教授、德国埃森大学Ken Herrmann教授、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Vesna Gershan女士等。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毕宇芳副院长、李彪教授、Wolfgang Weber教授为开幕式致辞。共设9个单元40个专题报告,聚焦Total-body PET/CT在诊疗一体化的潜力方面作前沿阐述:Wolfgang Weber教授提出了177Lu-PSMA的优势与挑战,Arturo Chiti教授介绍了尖端新技术在核医学发展中的作用,Ken Herrmann教授就未来Theranostics发展趋势带来了新思路,Vesna Gershan针对放射性核素治疗病人的防护作介绍,汪静教授介绍了中国核医学的发展及Total-body PET/CT应用现状,黄钢会长、石洪成教授、Bernd Pichier教授、Axel Rominger教授、Sibylle Ziegler教授等分别针对Total-body PET/CT在精准医疗和疾病机制探索研究中提出了应用方案。随后,中外专家包括德国莱比锡大学医学中心Bernhard Sattler、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徐白萱教授、意大利米兰尼瓜尔达医院Claudio Rossetti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黄秋教授、德国威斯巴登DKD Helios诊所Richard P Baum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霍力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Susanne Kossatz助理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兰晓莉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王峰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志教授、德国埃森大学Katharina Lückerath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跃、北京大学刘昭飞教授、德国乌尔姆大学Gerhard Glatting教授、浙江大学张宏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医院Johannes Tran-Gia教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Julia Brosch-Lenz博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Kuangyu Shi教授、澳门大学科技学院Seng Peng MOK, Greta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彪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Robert Seifert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赵新明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武志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樊卫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小华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胡硕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姜磊教授、暨南大学珠海人民市医院许杰华教授以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皓鋆教授等对Total-body PET/CT、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图像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与诊疗一体化等新兴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作充分讨论和切磋交流。


同期举办了交大-瑞金-联影产学研医分子影像创新技术论坛,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交大-瑞金-联影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海涛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磁共振诊疗高端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徐学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博士、中华医学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黄钢教授、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李亚明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方教授致辞,并为交大-瑞金-联影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分子影像中心揭幕。随后,陈海涛执行院长就交大-瑞金-联影研究院成立历程作介绍;联影PET/MR产品研发负责人曹拓宇博士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彪教授分别重点展示了分子影像中心依托研究院产学研医平台高效推动新一代PET/MR的研发、临床测试和初步应用情况;联影集团首席技术官李弘棣博士则作关于长轴PET/CT临床前沿的专题介绍。最后的圆桌会议中,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安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李彪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樊卫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祥松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朱小华教授、联影医疗分子影像研发事业部副总裁董筠博士、联影集团中央研究院副总裁胡凌志博士就Total-body PET/CT创新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新加坡的陈小元教授、法国的Denis Agostini教授以及来自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印度、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南非等共16名外国专家参与了专题讨论。

最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永学教授作大会Highlight总结,指出1)PET/CT推动了核医学影像的高速发展,而PET/MR使核医学影像更完善,两种检查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但又存在互补性。Total-body PET/CT具有高分辨率、快速扫描、低剂量显像等优点,其在大型医院、科研院所中进行新药研发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其主要应用场景。新型特异性放射性分子探针的持续发展是充分发挥PET/CT和PET/MR临床应用价值的重要推动力。2)核素治疗使核医学医师成为名副其实的临床医师。以177Lu为代表的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特别是177Lu-FAPI等,将是下一代诊疗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需要MDT团队共同合作推动其发展。

本次大会会期四天,包含3个主题会议和2个国家级继教班,涉及76个专题讲座和半天实践操作,内容丰富,报告精彩,充分反映了PET/MR、Total-body PET/CT以及诊疗一体化等核医学新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沿!会议将对国内核医学的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