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永不衰变的青春 | 李亚明教授:勤勉耕耘,挚爱驱动的热忱
2024-04-19 17:12 浏览次数:

访谈时间:2024年4月10日

访谈地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


人物小记:

李亚明,1960年10月生,辽宁沈阳人,医学博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委员。1983年起从事核医学医疗,教学及基础与临床科研工作,1989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二届(1997-2001)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总编辑,辽宁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22年亚洲和大洋洲核医学与生物联盟大会共同主席。现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核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名誉总编辑,东亚核医学联合会主席,美国核医学院荣誉Fellow,英国爱丁堡皇家内科医师学院Fellow,辽宁省核学会理事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核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核医学教程》,担任国家级一流本科核医学线下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多项科研和教学课题。国之名医-卓越建树,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高校“我身边的好书记”,辽宁省首批名医,辽宁省我身边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春寄语

青春让生活充满美好,令有志青年心怀远大抱负。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尊师敬长,虚心学习,努力钻研,定会为核医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

 

青春寄语视频


访谈集萃

一、缘结

当初选择核医学的缘由?是什么让您植根于核医学事业?

1978年,我由辽宁省凤城县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作为医疗系的学生,将来能有机会在临床科室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几乎是每一名学生的愿望。当时,中国医科大学作为卫生部十几所部属院校之一,大学毕业时要进行全国统一考试来进行考核,这是衡量五年大学学习的一个综合性考评,考试成绩会决定学生未来的工作分配,所以这个考试非常重要,当时全国最高分是96分,我的成绩是93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毕业成绩,自然而然会让我觉得自己能有机会分配到心心向往的科室,成为一名临床医生。但恰恰事与愿违,我被分配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附二、三医院,不仅没能去到自己向往的专业、向往的科室,反而来到了一个不甚熟悉且陌生的辅助科室核医学科,这对于一个心怀理想和抱负的优秀毕业生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短暂“冲击和意外”。但让心绪平静下来时,往往可以使一个有志青年仔细思考,自己能从农村考上大学,能在一个优秀的大学附属医院中工作,这要感恩于国家的养育,大学的培养,附属医院对自己的信任,科室老师的期待。实事求是地讲,自己很快就扭转了所谓的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几乎从头再学习理论知识,积累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决心在核医学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本着做什么都会认真地去做,并努力做好的态度,希望能像大学五年学习成绩一样,在未来的核医学工作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祖国的培养与期望。就这样,我从事核医学,走上了核医学工作之路,教学之路,研究之路,一直到今年已经是41年了。由一个青年医生,走到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青委,成为90多名研究生的导师。

科室早年合影(李亚明教授 第一排右二)

 二、奋斗

您觉得成长过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缘结核医学后,自己的成长过程的的确确是奋斗青春的过程。作为青年医生,专业知识上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其实自己真的没有那么优秀,大学再优异的成绩在工作岗位上也显得知识匮乏,理论浅薄及技不如人。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尽可能的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青年时期系统、全面的学习,认真地向老师学习,向长者学习,向前辈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自己的工作经历,阅历和能力对于一生的发展极为关键和重要。这是一个要耐得住漫长又要只争朝夕的过程,也是一个奋斗青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挑战和不断地丰富。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有幸在同济医科大学进行了硕士学位的学习,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进行了博士学位的学习,两次赴日的留学。讲一个小插曲,我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博士研究生学习都是在参加工作及成家并带着孩子之后,分别时隔三、五年报考和入学完成学习。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三年后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三年毕业,又工作了五年,报考了博士研究生。边工作边学习也不失是非常有利于核医学青年医生的专业成长与深刻感悟。不断的努力与拼搏,对一个年轻的医学工作者极具挑战,但也难得且宝贵,终会获益颇丰。


   三、翱翔

核医学青年人应该如何平衡临床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如何选择适于自己的科研方向?

核医学的发展体现了科技创新与进步的脉动,与时俱进,是计算机、物理、化学、药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汇集和整合。核医学专业对年轻人既有挑战,又激发着年轻人的无限活力,满足着青年人不断探索的愿望。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积累,包括阅读富含生物特征的分子功能影像,分析功能检查结果,通过门诊和病房进行疾病的诊断和谋划精准的治疗策略。所以,核医学是内容非常丰富而又特别具有时代感的学科和专业。因此,我觉得不论是临床历练还是科研创新比任何科室都更加丰富,具有更多的机会。把创新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把工作做得扎实丰富,又能获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实现临床和科研工作协同促进,共同提升。

其实核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并不矛盾,而是紧密契合在一起的相辅相成的。举个例子,我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如果还有时间我一定会多阅读国内外的医学文献,获取更加丰富的临床启发和科研思路。那时候都是复印的纸质版的杂志文章、学术期刊,出版后差不多过半年我们才能看到。空余的时间在办公室、在大学图书馆,我差不多每天都要阅读如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中国医科大学学报、JNM、EJNM、CNM和NMB杂志等,不断的吸收前辈和同道积累下来的医学知识和研究结果,并不断摸索和探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写了很多临床类的研究文章。有人与我开玩笑说,当年中华核医学杂志几乎每期都能见到你,当然,那时的杂志是季刊。其实,这些文章都来自于临床,临床是科研最好的舞台,既能展示自己的知识,又能奏响悦耳的科学乐章,所以临床工作和个人的科研成长是不矛盾的,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说来话长,当年的积累和多年的临床实践使得我在后来对核医学有了很多深刻的认识。比如,SPECT全身骨显像,我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溶骨性”病灶,即羟基磷灰石成分很少,仍然可以有大量的膦酸盐显像剂摄取和浓聚,提示传统的骨显像原理有需要完善的不足,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和启发研究生们展开相关的科学研究加以证实,使得沿革数十年的核医学骨显像原理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最近几年的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对此予以了采纳。还有,我注意到甲状腺静态显像有热结节、温结节、凉结节和冷结节四类表述,传统的“冷结节”的定义与131I能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有效治疗原理凸显逻辑不通,提出把其定义为低功能结节更符合其生物学特征。近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和规划教材已经不再提“冷结节”这个概念,而是将其定义为低功能结节。所以这一系列既普通且“微小”的所见却是重大理论问题和最常规的临床实践问题,这些都告诉我们,临床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发展和专科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不矛盾甚至是关系紧密的。核医学学科的发展期待着大家的不断的理论完善和创新。

有了缘结,奋斗和翱翔的青春历程,2015年我提出了要在我们国家争取尽早实现一县一核医学科的目标,将核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更便捷的惠及广大的患者。想想看,核医学全身骨显像已被列为肺癌诊疗中的常规检查内容之一,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口的县域连一个普通的骨显像都不能提供,还是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自一县一核医学科的工作提出以来,县域核医学的发展明显提速,目前我国县域核医学体量已占全国核医学的十分之一以上,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显著提高。2021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科技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12-2035)》。规划中提出,到2025全国三级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2035年实现“一县一核医学科”。这意味着核医学将在未来十几年内2500家三级医院3000个县域医疗机构中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有力支撑


   四、勤勉

勤勉谦逊是很多核医学同道对李亚明教授发自内心的评价和印象。作为一个采访者,我觉得我应该停下采访,陪他休息一会儿,真希望他能轻松的多休息一会儿。

难得休息中的李亚明教授

青委与访谈专家合影


【本期责任青委】杜补林,医学博士,师从李亚明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