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领先的高精尖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落户山西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该设备的投入使用填补了山西省人民医院在分子影像方面的空白,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
为提高医疗诊治水平,满足广大患者日益增长的检查需求,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优质的诊疗服务,今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引进了全球最高端的五维全息GE Discovery Max+ PET/CT。PET/CT突破了传统技术模式,使得医学影像技术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使无创伤性的、动态的、定量评价活体组织或器官在生理状态下及疾病过程中细胞代谢活动的生理、生化改变,获得分子水平的信息成为可能。与传统的PET/CT相比,Discovery Max+具有超高单位灵敏度探测器、五维全体素追踪芯片、全体素柔性校准平台、独有超级迭代Ultra-TOF 平台、超高端Revolution平台CT等五大创新技术,实现了病灶探测能力和扫描效率的大幅提升。
核医学科主任冯贵生介绍,PET/C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一种将PET(功能代谢显像)和CT(解剖结构显像)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设备。是PET与CT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两种图像优势互补,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等信息,可为肿瘤及其它病灶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达到解剖影像与功能分子影像的最优化组合,实现1+1>2的实际效果。PET/CT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分子影像检查设备,其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一次检查明确全身代谢情况,在病变形态发生改变前发现病灶,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2001年正式在临床应用以来已经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PET/CT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分子影像最重要的工具和进入个性化医疗有效的路径。随着它的投入使用,将为我省创造更多的临床应用及科研价值,造福更多的患者。
带你了解PET/CT的临床应用
肿瘤的探查和诊断
1、判断肿瘤性质
对于体内占位性病变,无论是各脏器内的可疑结节,骨骼及软组织中的肿块,还是全身各部位的肿大淋巴结,当不能确定其良恶性时均可通过PET/CT对病灶代谢状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最终给出良恶性的预判。
2、辅助放射治疗
用于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PET/CT除了观察其形状、大小,还可以观察其代谢情况,为放疗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另外,与传统靶区定位相比,PET还可通过特定的代谢显像剂判断肿瘤细胞的活性及其是否乏氧,了解射线敏感基因和抗拒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提高放疗的效果
3、穿刺活检定位
常规病灶活检是通过B超或CT来进行解剖意义上的定位,虽然这对于病灶位置的判断准确,但当病灶较大,且病灶内肿瘤组织代谢情况不一致时,可能会导致活检的假阴性。借助PET/CT进行活检定位,可通过病灶代谢情况确定穿刺阳性率更高的部位,从而提高活检的准确率
4、肿瘤治疗的评价
PET/CT可在肿瘤手术或放疗后,观察术区或放疗部位是否残存肿瘤组织,而传统的影像手段由于局部组织的结构紊乱或纤维化而不能有效鉴别。另外,患者化疗前后进行PET/CT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对于化疗疗效的判断和化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影像学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是难题,PET/CT有助于早期识别出病灶。另外,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可帮助定位癫痫灶,为手术、X刀或γ刀提供重要依据。
2、判断心肌细胞活力。PET/CT心肌代谢显像是目前公认的评价存活心肌的“金标准”。判断有无存活心肌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决策极为重要,有存活心肌的患者可以通过冠脉血管重建重新恢复心功能。此外,PET/CT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心肌病的研究和评价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ET/CT的优势
1、早期发现肿瘤
肿瘤早期善于伪装,常规检查对早期和中期的肿瘤病灶检出率非常低,不足50%,而PET/CT对0.5cm以上的微小病灶检出率可达到90%以上,是一种超前的肿瘤筛查方式。
2、“五高”优势
PET/CT具有高灵敏度、高清晰度、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高精准定量测量等“五高”优势。相对于其它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针对身体局部进行检测,PET/CT仅10分钟左右便可行一次全身扫描(颈、胸、腹、盆腔),且分别获得PET、CT及两者融合的全身立体图像,可更加直观地看到病灶,且定位准确,可以实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四定”特点
PET/CT的“四定”特点是指:定位、定性、定量、定期。“定位”是指发现病变和明确病变部位;“定性”指明确病变性质;“定量”指除病灶的大小、范围、密度等数值外,更能提供病灶的功能和代谢指标;“定期”是指确定疾病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