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陈跃主任当选“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3年5月月度人物
2023-07-03 16:24 浏览次数:

       近日,在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网上推荐评议活动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入选2023年5月月度人物。

从医30年来,陈跃教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突破放射性药物只能依靠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重拾健康。在获此殊荣之前,陈跃教授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系统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四有”好老师、“四川杰出人才奖”多项荣誉称号及奖项。

01攻坚克难,带领团队一往无前

1974年,泸州医学院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前身)新建同位素室,标志着该院核医学科起步。然而,这个新兴的医学高端领域,却面临设备稀缺和人才匮乏的窘境,因长期“门前冷落车马稀”,科室经营惨淡,许多医生选择另谋他路。

1992年,陈跃教授跨进核医学科大门,立志“不怕冷落,一定要在核医学科有所作为!要做就做到最好!”源于心中“希望借助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平台,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的信念与“建国际一流的核医学科”目标,陈跃教授一边申请购置仪器,一边引进人才,领队外出交流取经。“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陈跃教授作为“领头羊”,除了追求自身进步,同时努力在科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大家积极性。2011年,陈跃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赴美的半年中,他每天都泡在核医学诊疗室里,珍惜每分每秒的学习机会。陈跃教授发现,这里许多仪器设备、药物、治疗方式以前根本没见过,专家们的严谨态度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02砥砺奋进,平台建设再上高台阶

访学结束后,陈跃教授立刻赶回医院,一面申请各种先进的设备,一面编撰各种规范、指南,要求科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在陈跃主任的带领下,全科室共同努力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建设成为四川省核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与创新转化平台,也是国际领先的核医学转化平台。科室具有放射性药品Ⅳ类使用许可证,是省重点实验室、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四川省核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自2019年以来,科室获资多个四川省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专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项目。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获资助重点与重大项目

陈跃教授聚焦核医学临床常见问题,先后主编、主译了《甲状腺疾病核素诊疗问答》、《甲状腺疾病患者自我保健知识》、《儿科核医学》、《核医学及PET/CT病例分析》、《实用骨关节核医学》五部书籍,其中《儿科核医学》和《实用骨关节核医学》为国内第一部相关专著。同时,为推动我国核医学新技术的发展,陈跃牵头与国内其他核医学专家共同制订了《18F-NaF PET/CT骨显像操作指南》、《儿科核医学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儿童骨显像操作指南》、《68Ga-DOTA-生长抑素受体PET/CT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操作指南》、《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ET/CT前列腺癌操作指南》、《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PET/CT显像指南》六个指南,其中的《68G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PET/CT显像指南》是国际上第一个68Ga-FAPI显像指南。

03利国利民,核素治疗创新服务患者

陈跃教授深知“患者需求是医学发展的动力,新技术新项目是学科发展的灵魂。”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率先于2018年开展68Ga临床转化、2019年开展177Lu临床转化、2021年开展225Ac临床转化,于2021年自主研发创新性核药——68Ga/177Lu-TBM,于2022年开展国际首例225Ac-DOTATATE治疗嗜铬细胞瘤,并于同年联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全国首批、西南地区首例钇90微球治疗肝癌。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开展的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已服务于全国各地患友。

“治疗效果比预想的还好,没人看得出我是个病人,目前已经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来自广州的常女士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采访时称,“西南医大核医学团队的创新工作利国利民”。人民日报记者在采访陈跃教授时说道:“我和常女士有相同的感受,感谢陈主任和您的团队在重大疾病诊疗上做出的贡献,确实堪称利国利民”。

04创新引领,破解进口“卡脖子”问题

当前,放射性药物在肿瘤精准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我国放射性药物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种类偏少。医用同位素也严重依赖进口,仍然面临着“卡脖子”问题。2021年,陈跃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两种骨转移瘤精准靶向诊断与治疗的放射性新药用于分子影像早期诊断和精准靶向治疗,显像诊断效果理想,已经在治疗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取得理想疗效。2022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核医学研究所成立,陈跃任所长。“核医学研究所以临床医疗为基础,实现从临床科研转化、新药申请、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力图实现放射性药物及设备国产化,解决放射性药物长期供应不足、靶向药物依赖进口、无法普及国内患者的重大健康问题。”陈跃教授说。未来,团队还会继续加大科技创新,使更多放射性核素治疗新药物、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