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核医学顶刊EJNMMI发表 | 同济大学余飞团队最新核心脏病学研究
2023-06-23 09:46 浏览次数:

最新核心脏病学研究EJNMMI发表

近日,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余飞所长团队,联合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系施匡宇教授及Federico Caobelli教授团队,于核医学领域顶级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IF=10.057,中科院1区TOP)在线发表题为"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ZT SPECT myocardial blood flow (MBF) quant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a and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OCA): a pilot study"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张涵、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系Federico Caobelli教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余飞所长、瑞士伯尔尼大学核医学系施匡宇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上海申康三年行动计划重大临床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探索者计划项目以及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项目等课题资助。

研究背景

临床工作中,约70%因心绞痛等心肌缺血症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简称冠脉造影)的患者,并未发现阻塞性冠脉疾病,且该类型患者曾一度被认为是良性非心脏疾病。随着2017年《Circulation》上更新的INOCA患者诊疗指南表明,INOCA是一类强异质性疾病,相较无缺血性心脏病的正常人群,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后续卫生经济学负担沉重,建立INOCA患者的精准预后体系必要且紧迫。

D-SPECT作为核心脏病学领域的最新技术进步,搭载全新的CZT(碲锌镉)半导体探测器,相较于普通碘化钠(NaI)-SPECT,可提供8-10倍灵敏度、2倍空间分辨率,实现“心肌缺血”+“左心功能”的一站式评估,前期余飞所长团队已基于D-SPECT相位分析技术成功构建了INOCA患者的可视化预后模型。【发布】Front CM | 余飞团队:D-SPECT构建INOCA预后模型。更为重要的是,D-SPECT配备了全新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可实现与PET-CT功能一致的冠脉微循环障碍(CMD)精准诊断,前期余飞所长团队亦基于D-SPECT血流定量技术成功筛选出可早期预测INOCA患者合并CMD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成果】D-SPECT | 余飞教授:甲状腺功能预测INOCA患者CMD。但该技术是否可用于INOCA患者的预后预测?其衍生指标冠脉血流储备(CFR)和心肌血流量(MBF)的最佳危险阈值?两种指标间是否蕴含相同的预后价值?基于上述临床问题,本研究首次证实了D-SPECT血流定量技术可用于INOCA患者精准预后预测,弥补了SPECT层面上INOCA患者最佳预后阈值的空白,定义了全新的INOCA患者D-SPECT预后指标体系,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诊断策略和预后监测手段,对INOCA患者的诊疗模式遴选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研究结果

(1)D-SPECT血流定量技术预后价值及最佳危险阈值结果表明D-SPECT血流定量技术在INOCA患者中具有较强的预后价值,且预测MACEs的最佳危险阈值为CFR<2.52(敏感性84.2%,特异性77.8%,AUC 0.83,P<0.0001)(图1a),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sMBF<3.16(敏感性84.2%,特异性79.8%,AUC 0.86,P<0.0001)(图1b),并且K-M生存曲线提示该阈值具有优秀的危险分层价值,CFR (log-rank=16.92, P<0.0001)(图2a),sMBF (log-rank=28.61,P<0.0001)(图2b)。

图1. INOCA患者sMBF和CFR预测阈值

图2. 基于危险阈值的K-M生存曲线

(2)CFR和sMBF预后增益价值比较进一步探索CFR和sMBF两种指标在预后价值体系中的权重。首先根据CFR和sMBF的一致性,将118例INOCA患者分为四组(图3)。K-M生存曲线提示CFR和sMBF均受损组与单独sMBF受损组预后无明显差异(log-rank= 0.075, P=0.78),但单独sMBF受损组较单独CFR受损组预后差(log-rank = 4.01,P=0.04)(图4)。

图3.INOCA 患者一致性分组

图4. INOCA患者4种亚组的K-M生存曲线

(3)INOCA患者预后体系探索基于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的变量构建了5种预后模型,通过计算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证实纳入CFR无法提升模型预测能力,而纳入sMBF(C-index=0.92)则比CFR(C-index=0.86,P=0.022)有更显著的预后价值递增(表1)。

表1. 五种预后模型C-index比较

最后通过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全方位展示两种指标对预后模型改善情况(表2)。最终结果证实了sMBF(NRI = 0.19; IDI = 0.10)可为INOCA预后模型提供更显著的改善效能,并且sMBF和CFR预后价值均显著超过常规半定量心肌灌注显像参数。

表2. 五种预后模型NRI和IDI比较领域内评价

本研究在线发表后,得到国外领域内顶尖专家、医疗设备企业的广泛关注。其中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Claudio Mesquita教授于Twitter转发本研究成果并评价:“Great article”。

European Heart Journal-Imaging Methods and practice期刊主编、Monasterio基金会首席科学家Alessia Gimelli教授在美国核心脏病学官方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长篇引用本研究成果。

全球顶尖分子影像设备公司Spectrum Dynamics在全球官网、linkedin以及Twitter转发本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涵,第一作者同济大学核医学研究所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核心脏病学及联合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影像学新靶点,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 12篇,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济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

扩展阅读

光脉医疗Spectrum Dynamics公司此前已推出数字化SPECT心脏专用机——D-SPECT,在全球数字化心脏专用SPECT设备市场中的占有率超55%。同时,该公司推出全球首款数字化通用型SPECT/CT机——VERITON-CT,采用创新的360°全环设计,在患者身体的毫米范围内自动移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下是两款核心设备的升级迭代介绍。(1)全新升级版D-SPECT 

除心肌血流定量技术外,全新升级的TruFlow动态后处理平台,该技术有助于提升信噪比,提高CFR测定的准确性;TruPlanar平台助力心肌淀粉样变性分型;全面升级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精准服务。

(2)全新VERITON-CT400系列

世界上首个能够在核医学中实现高能成像的数字化SPECT/CT,可使用高达400keV高能同位素的核医学临床应用,在全环360°探测设计下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和通量的优势。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59-023-06125-3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