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兰大二院主办,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和甘肃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协办的以“联核创新,精准诊疗”为主题的第二届萃英核医学交叉学科论坛暨兰州大学第十二期学科交叉论坛、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培训班(第二期)在兰大二院萃英大讲堂顺利举行。
兰州大学医学部主任李玉民教授进行开幕式致辞,他表示核医学科是一门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扮演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要突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将医学与工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物理学、核科学、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坚持创新理念,深入研究解决医学问题,希望通过举办交叉论坛和有组织的科研合作,持续推动核医学科的发展及诊疗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科影响力,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兰大二院党委书记杨建文进行开幕式致辞,他表示此次论坛主题高度契合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群众提供优质有效的医疗服务。我院核医学科建设四十年来发展迅速,目前设备先进,人才齐全,是甘肃省甲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核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点。希望在医院“四强一新”战略引领下,核医学科在科研上交叉合作持续创新,提升精准诊疗服务水平,作为甘肃省核医学科专科联盟牵头单位,通过专科联盟建设,优势互补,资源下沉,大力推动甘肃核医学的快速发展。
大会开幕式由兰大二院核医学科主任柳江燕主持,她表示作为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负责人和大会执行主席,通过举办多学科交叉论坛和学科联盟培训班,加强不同学科的深度科研合作聚力共建核医学,落实“联核创新,精准诊疗”着力推动甘肃核医学发展。
李玉民教授和杨建文书记为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单位进行了授牌。联盟单位分别是庆阳市人民医院、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中核五〇四医院、金塔县人民医院、定西市人民医院。
交叉学科论坛邀请了国内外核医学、放射化学、分子探针研发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做大会报告和学术交流。华盛顿大学徐晋斌教授、作了《From PET hot spots to multiomic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的报告由兰大二院科技处陈昊处长主持。北京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刘志博教授作了《放射性药物与放疗激活药物》的报告由兰大二院研究生处董治龙处长主持。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顾龙教授作了《硼中子俘获治癌装置最新进展》的报告由兰州大学药学院院长王少华教授主持。中科院近物所陈卫强教授作了《同位素药物治疗剂量计算进展》的报告由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尹永智教授主持。兰大二院柳江燕主任作了《FAP核药物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应用》的报告由解放军940医院核医学科安建平主任主持。兰大二院唐富天教授作了《BNCT治疗消化系肿瘤研究进展》的报告由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李湛教授主持。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张海龙教授作了《基于靶点的多肽诊疗药物》的报告由兰州大学有机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国强教授主持。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田龙龙研究员作了《放射性核素响应材料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由中科院近物所炳志桐教授主持。
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培训班(第二期)由兰大二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盛晓赟致辞,表示本次培训班荟聚了省生态环境厅、省疾控中心、省内核医学专家学者,针对核医学的学科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辐射防护与安全等内容进行培训,相信通过此次培训和交流有助于推动甘肃省核医学的快速发展。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葛宏英总工程师作了《核技术利用项目相关法规要求简介》的报告由兰大二院核医学科陈雪红教授主持。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刚教授作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基础理论》的报告由白银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金玉新主任主持。中核504医院董延武副院长作了《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解读》的报告由酒钢医院核医学科马成军主任主持。甘肃省人民医院PET/CT中心主任医师崔兰兰作了《核医学分子影像(PET-CT)在肺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思考》的报告由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郭靖主任主持。兰大一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杨鹏作了《浅谈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报告由兰大二院核医学科黄乐乐博士主持。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秘书、兰大二院核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罗永军作了《SPECT-CT骨显像的临床应用及误区解读》的报告由金塔县人民医院梁柱院长主持。兰大一院核医学科主治医师陈凤梅作了《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与病例分享》的报告由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魏铭主任主持。兰大二院核医学科技术组长李继承作了《核医学设备与辐射防护》的报告由金昌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向怀主任主持。
培训结束后,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负责人柳江燕做了会议总结,联盟单位参观了兰大二院核医学科,针对核医学科的布局和建设等问题现场进行了实地沟通和交流。
本次大会的召开集结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核医学诊疗技术的最新进展,搭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合作平台,有助于甘肃省核医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协作,同时发挥了甘肃省核医学专科联盟在我省核医学学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