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2023年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学术大会暨上海市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年会期间,由上海市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青年学组及影像学组共同举办的首届“超越杯”青年医师影像病例汇报比赛,会议气氛热烈。
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主席、上海市核学会与分子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赵晋华教授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她表示此次比赛是首届比赛,命名为“超越杯”是希望选手积极表现,展现出超一流水准,通过各家病例交流,相互学习,促进青年医师核医学诊断技能的提升。
青年医师影像病例竞赛首先由青年学组组长、上海市美中嘉和医学影像中心寿毅教授致辞发言,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核医学科刘柳教授担任主持,在此次大赛之前已经进行了激烈的预选拔,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全景医学影像中心、上海美中嘉和医学影像中心等11家参赛单位经过角逐,最后入围的三名选手分别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的潘昱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王阳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的张慧玮医生。此次竞赛形式与以往读片形式不同,由入选的三名选手依次进行病例演示,台下观众竞猜发言,汇报人揭晓病例结果,并对疾病进行详实深入的介绍,最后由点评专家对该疾病影像学表现,特别是PET影像表现进行深入细致的发掘。
首先出场的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科张慧玮医生,她带来一例PET影像肝脏多发病变伴直肠病变,影像表现非常容易误诊为直肠癌肝转移,病理结果是肝脏多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直肠腺瘤,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宋建华教授梳理疾病诊断思路,细致分析、抽丝剥茧,解析了多发性肝脏病变的诊断思路,并将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征象讲解的非常深入。
第二位出场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阳医生,他带来一例PET影像表现为发生于胸骨的孤立性骨病变,虽然病灶比较局限,但病变定性及具体病变类型的判断仍是难题,最后病理结果揭晓为孤立性浆细胞瘤,点评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孙贞魁教授从看似简单但诊断错综复杂的影像表现,提出四个骨肿瘤诊断支柱,将千头万绪的复杂骨肿瘤鉴别诊断解析得非常清晰、明了,同时演示了发生于胸骨的不同病理类型的骨病变,让观众大呼过瘾,深受启发。
最后一位出场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潘昱医生带来的一例复杂血液性疾病的PET影像,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增多症、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肾周积液、肺内分流多种临床及影像异常征象并存,最后证实是发病极其罕见的TEMPI综合征,点评专家董爱生教授深入解析了TEMPI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和影像学表现,让观众和评委大开眼界。
经过6位独立评审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张一帆教授、上海美中嘉和医学影像中心的寿毅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四龙教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吉爱兵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丁重阳教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段润卿教授、浙江省中医院张丽霞教授组成评委团)认真细致打分,获得病例汇报比赛第一名的是潘昱医生,张慧玮医生、王阳医生分获病例汇报比赛第二、三名;董爱生教授获最佳点评荣誉,孙贞魁教授和宋建华教授获优秀点评荣誉。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汪静教授、上海市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赵晋华教授、上海市核学会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委会青年学组组长寿毅教授为三位选手进行了荣誉颁发。
活动最后,由影像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四龙教授进行总结,他表示这场竞赛激动人心、精彩飞扬,参赛选手水平高、病例精心选择、竞赛形式新颖,让人获益匪浅,通过比赛充分展现了上海市核学会青年人才高水准、高素质和不断超越创新的青年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