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肿瘤放疗学顶级期刊《Radiotherapy & Oncology》刊登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闽南PET中心团队的研究,该研究探索了68Ga-FAPI PET/CT在食管癌放疗精准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小编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译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68Ga-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inhibitor PET/CT on gross tumour volume delineation for radiotherapy planning of oesophageal cancer. Radiother Oncol.
Zhao L, Chen S, Chen S, Pang Y, Dai Y, Hu S, Lin L, Fu L, Sun L, Wu H, Chen H*, Lin Q*.
2021 Feb 20;158:55-61.
2018年,全球新确诊食管癌确诊病例接近57万例,死亡病例接近50万例,食管癌已经成为过去十年间全球致死率排行第六的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是中亚和东南亚最主要的病理亚型,而在欧美人群中,腺癌则为主要亚型。超过一半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是目前局部晚期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案。
对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放疗前GTV的精准靶区勾画,所以精准的影像学评估是决定GTV靶区勾画的关键因素。在肿瘤分子影像中,18F-FDG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显像剂。诸多研究已经成功应用18F-FDG PET对食管癌进行放疗前GTV的靶区勾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18F-FDG无法鉴别炎症和恶性肿瘤,且在一部分转移淋巴结中表现为假阴性摄取,故18F-FDG PET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成纤维激活蛋白(FAP)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者低表达。已有研究证实68Ga-FAPI可应用于食管癌的PET显像,图像靶本比好且对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高。然而,68Ga-FAPI PET/CT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还未被探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闽南PET中心团队对21例初诊且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18男,3女)进行了18F-FDG和68Ga-FAPI PET/CT 显像的头对头研究,比较了增强CT、18F-FDG PET/CT、68Ga-FAPI PET/CT 在食管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并且以超声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了对比。
上图为一名72岁上段食管癌的女性患者,治疗前进行18F-FDG和68Ga-FAPI PET/CT 显像分期。与18F-FDG PET/CT显像相比,68Ga-FAPI PET/CT显像在原发灶上的摄取较高(SUVmax=11.47 V.S. 18.25)。除此之外,68Ga-FAPI PET/CT 显示左锁骨上淋巴结高摄取(箭头所指处,直径为0.7cm),而18F-FDG PET/CT 则未见摄取。
上图为一名57岁男性食管癌患者的放射治疗计划。其中图(a)为使用增强CT勾画的病灶,病灶长度4cm,GTV体积为39.32cm3;图(b)为使用20%阈值68Ga-FAPI PET/CT勾画的病灶,病灶长7.5cm;放疗体积为41.73 cm3。
结果表明:
1. 对于食管癌原发灶,68Ga-FAPI的摄取显著高于18F-FDG (median SUVmax 16.71 v.s. 11.23; P = 0.002);
2. 当使用20%、30%、40% 68Ga-FAPI- SUVmax和40% 18F-FDG-SUVmax为阈值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累及范围接近于超声内镜结果。
3. 当使用68Ga-FAPI PET/CT进行食管癌靶区勾画时,19%的患者中GTV FAPI大于GTV CT(以68Ga-FAPI- SUVmax 20%和30%作为阈值),9.5%的患者中GTV FAPI大于GTV CT(以68Ga-FAPI- SUVmax 40%作为阈值);而当使用18F-FDG PET/CT进行食管癌靶区勾画时,仅1例患者的GTV FDG大于GTV CT (以18F-FDG-SUVmax 40%作为阈值);
4. 当使用68Ga-FAPI PET/CT进行食管癌靶区勾画时,以20%、30%和40% SUVmax作为靶区勾画的阈值,并不会增加对正常器官的辐射损伤,是一项安全的技术手段。
结论:
68Ga-FAPI PET/CT对食管癌的诊断分期效能高于18F-FDG PET/CT,病灶具有更高的显像剂摄取,且图像具有更好的靶/本底比,有助于食管癌放疗前的精准靶区勾画,从而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
名词解读:
GTV:Gross Tumor Volume ,大体肿瘤体积。
原文地址:
https://doi.org/10.1016/j.radonc.2021.02.015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为一体,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核医学科是省、市重点临床专科,闽南PET中心是闽西南地区最早建立PET/CT研究与应用中心,为全国首家《全国肿瘤分子影像一站式诊断技术培训基地》。参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及研究生核医学规划教材,近年来获得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提高本地区医疗诊疗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ET中心于建立之初建立之初引进了Discovery STE 和回旋加速器,于2018年新引进世界最先进的GE Discovery MI 全息数字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