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核医学科 张彦彦 张卫方
病史及检查目的:
患者女性,34岁,主因“腰骶部疼痛1年半,并逐渐加重”就诊。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近1年来疼痛加重,并逐渐出现双踝关节及双上肢无力,否认外伤、肝病及肾病病史。查体:双侧骶髂关节压痛,双足背伸疼痛,双上肢及下肢抬举受限。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167U/L↑(参考值:35-100U/L),血磷0.59mmol/L↓(参考值:0.85-1.51mmol/L),血钙2.0mmol/L↓(参考值:2.11-2.52mmol/L),肌酐43μmol/L↓(参考值:53-97μmol/L),甲状旁腺激素、血1,25-二羟维生素D3、24小时尿磷及尿钙等均在正常范围,血尿常规、肿瘤标志物CEA、AFP、CA125、CA153及CA199均阴性。临床考虑低磷骨软化症可能,为除外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行18F-FDG PET/CT检查。
图1
图2
图3
检查所见:
18F-FDG PET/CT显像(图1、图2、图3)示:右股骨中段皮下脂肪内可见一小团片状FDG摄取增高灶(SUVmax:3.0),相应部位CT见一稍低密度的软组织结节,范围1.7×1.1cm,边界清晰,与邻近肌肉间脂肪分界清晰。双侧肋骨可见数个点状轻度FDG摄取增高灶(最高SUVmax:1.9),病灶相应部位CT除左侧第3前肋见骨痂影外,其余均见线状低密度影;双侧骶骨翼放射性摄取对称性增高(SUVmax:3.1),相应部位CT见线状低密度影,右侧为著;右足舟骨、右侧骰骨、左侧跟骨近关节面下可见FDG摄取不均匀轻度增高(SUVmax:1.3~1.8),相应部位CT见局部骨质密度欠均匀,但未见明确骨质吸收或破坏征象。
检查意见:
全身骨多发轻度FDG代谢增高灶,结合临床,符合低磷骨软化症表现
右股骨中段皮下FDG代谢增高灶,考虑为导致低磷骨软化症的责任肿瘤(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建议组织病理学检查
最终诊断与随访:
患者随后行右侧股骨中段皮下结节切除,术后4天复查血磷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较前减低。
术后病理:符合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倾向良性,建议随访。免疫组化结果:FGF23(+),CK混(少数+),CD34(血管+),Ki-67(局灶+约8%),Desmin(-),SMA(-),S-100(-),STAT6(浆弱+),BCL2(+),CD99(+),β-catenin(膜+),Vimentin(+),EMA(-)。
病例相关知识:
骨软化症是指新形成的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分为维生素D缺乏性、肾小管酸中毒性和低血磷性。其中低磷性骨软化症又分为遗传性、肿瘤性、药物性和散发性。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tumor-inducedosteomalacia, TIO)属于副肿瘤综合征,70-80%由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mesenchymal tumor, PMT)引起,P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软化症、磷酸盐尿以及软组织和骨的肿瘤性病变,该病多发生于成年人,无明显性别优势,全身各处软组织及骨组织均可发生,其中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大腿,其次为足;骨肿瘤发生于四肢骨多见,其次为躯干骨,颅面骨少见。本平台第074病例描述了骶骨PMT所致TIO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及骨显像表现,相关知识请小伙伴自行查阅。
本病例为发生于软组织的PMT,该类肿瘤通常较小且生长缓慢,有些可位于特殊或非典型的部位,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往往只有当患者出现低磷骨软化症时,临床才考虑到此种疾病,此时影像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协助术前检出及定位肿瘤。常规的形态学检查方式显像定位的成功率较低,而核医学多种大视野、功能成像的方法则具有明显优势。本病例将对软组织PMT所致TIO的核素显像方法进行描述。
1、99mTc-MDP显像:骨显像能清晰显示PMT继发的骨软化表现,对于发生于骨的PMT亦可协助定位诊断,但对于发生于软组织者则不能显示肿瘤本身。
2、111In-奥曲肽显像:由于PMT可不同程度地表达生长抑素受体,通过111In-奥曲肽显像能够获得特异性显示,缺点是其空间分辨率较低,图像质量欠佳。近年来文献报道,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也可以用68Ga标记的DOTA结合肽进行,例如DOTATATE,DOTATOC和DOTANOC,该法结合了奥曲肽显像的特异和PET / CT敏感性,且空间分辨率较高,但是目前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3、18F-FDG PET /CT:导致TIO的肿瘤可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因此18F-FDG PET /CT不失为一种定位责任肿瘤的有用形式,需要强调的是要确保PET/ CT成像涵盖整个身体,从头到脚,包括手和脚,以免漏掉隐匿部位的肿瘤。其次,要注意多灶性肿瘤的可能性。最后,还要与骨折及炎症等可引起代谢异常的其它疾病鉴别。
本病例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骨关节痛)、实验室检查(血磷低、血碱性磷酸酶升高),临床考虑“低磷骨软化”,18F-FDG PET / CT显像不仅显示出低磷骨软化所致的继发骨改变,还检出了右股骨中段皮下的责任肿瘤,为临床诊断TIO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小结:
PMT是引起TIO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有多种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但依据当前国内临床应用现状,对于临床高度怀疑TIO患者,应首先考虑选择18F-FDG PET / CT,以避免错过隐藏的致病性肿瘤而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Agrawal K, Bhadada S, Mittal BR, et al. Comparison of 18F-FDG and 68Ga DOTATATEPET/CT in localization of tumor causing oncogenic osteomalacia.Clin Nucl Med,2015,40(1):e6-e10.
2、 Kaneuchi Y, Hakozaki M, Yamada H, et al. Missedcausative tumors in diagnosing 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 with (18)F-FDGPET/CT: a potential pitfall of standard-field imaging.Hell J Nucl Med,2016,19(1):46.
3、Seo HJ, Choi YJ, Kim HJ, et al. Using (18)F-FDG PET/CT to Detect an OccultMesenchymal Tumor Causing Oncogenic Osteomalacia.Nucl Med Mol Imaging,2011,45(3):233-237.
4、 Jagtap VS, Sarathi V, Lila AR, et al.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Endocr Pract,2011,17(2):1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