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苏大附一院首获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填补我国同位素技术在新药临床评价领域的空白
2018-05-08 15:12 浏览次数: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然而,现状一 ,近10年来,抗肿瘤药物领域可谓研发大热门,但研发药物数目的倍增并未带来上市药物的显著增长;现状二, 近10年来,抗肿瘤药物领域可谓研发大热门,但研发药物数目的倍增并未带来上市药物的显著增长;现状三,  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速度仍然较慢,临床可选择药物较少,一些肿瘤患者无药可用,或者是通过各种渠道高价购买进口药物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2月25日,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缪丽燕教授牵头,联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苏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原子医学研究所等医院、高校、研究所等共同承担的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抗肿瘤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的建设”课题启动会在苏州举行。

这是我院首次获得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通过4年的建设,将建成具有同位素技术特色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特色技术平台,规范化信息化的药物临床试验体系,提升新药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降低新药的研发投入平台的建设填补了我国在同位素技术在新药临床评价领域的空白。

课题主要内容:

课题拟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获取药物动态靶向分布及代谢转化等数据,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能力和效率。

充分应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体内分布动态可视、测定简便、安全等优势。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分子影像是一种无创的特异检测技术,除了可以及时得到药物分布的三维定量信息,清晰的观察到药物分布、特异性靶向及代谢过程的精确反应,还可以用于肿瘤的分期、诊断及药效评价等方面,是解决目前临床试验技术局限的有效手段。

课题分工:课题下设三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由苏大附一院缪丽燕教授牵头,负责建立同位素示踪特色的早期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

子课题二由苏大附一院血液科吴德沛教授牵头,负责血液肿瘤包含同位素技术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体系的建立。

子课题三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慧强教授牵头,负责实体肿瘤包含同位素技术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体系的建立。

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在该领域均具有非常强的科研实力,为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缪丽燕教授介绍,希望通过该专项的建设,在国内建立包含同位素特色的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力争同位素关键技术研究与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水平达到国际新药研究水平,最终提升新药临床试验的效率,为老百姓提供有效、安全的新药。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