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河北】北京友谊之花香——京冀核医学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
2018-05-29 14:18 浏览次数:

 

2018年5月26日京冀核医学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国家发展战略,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方面。此次研讨会由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挂职副主任的第三批“京冀互派挂职干部”吴大勇发起,由其所在的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办,邀请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吉刚教授带队的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及影像医学专家组,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进行研讨座谈及传授知识,助力河北医疗卫生发展。

会议开幕式由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王天俊教授主持,河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彭彦辉教授致开幕词,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吉刚教授致答词。开幕式后由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新明教授及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边艳珠教授主持学术研讨。病例讨论部分由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建方教授及学会秘书吴大勇副教授主持。来自河北省各地市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习,河北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新平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人事处长李强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上,北京友谊医院影像科马大庆教授做了题为“肺癌影像及PET/CT诊断”的讲座;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李春林教授做了题为“开阔视野发掘SPECT显像宝藏”的讲座;北京友谊医院影像科靳二虎教授做了题为“肝脏富血供病变CT、MRI的诊断思路与策略”的讲座;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吉刚教授做了题为“临床工作与SCI撰写”的讲座。几位专家从CT、MRI、SPECT/CT及PET/CT影像诊断到科研及SCI论文发表等方面,为河北省核医学界传播知识、教授本领。学术会议及病例讨论后,北京友谊医院专家与河北省核医学界同仁就京冀两地长期临床、科研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最后由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边艳珠教授总结,他表示感谢北京友谊医院专家组到河北“传经送宝”,通过研讨会大家受益匪浅,我们河北核医学界一直以来都在向北京学习,相信今后河北核医学界将更加借力北京专家优势,会“快马加鞭、更上层楼”,造福河北百姓。

 

北京友谊医院专家组与河北省人民医院领导及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领导合影

 

河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彭彦辉教授致开幕词

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吉刚教授致答词

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新明教授主持学术会议

 

北京友谊医院影像科马大庆教授做题为“肺癌影像及PET/CT诊断”讲座

 

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李春林教授做题为“开阔视野发掘SPECT显像宝藏”讲座

 

北京友谊医院影像科靳二虎教授做题为“肝脏富血供病变CT、MRI的诊断思路与策略”讲座

 

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吉刚教授做题为“临床工作与SCI撰写”的讲座

 

病例讨论部分参会人员发言

 

会场座无虚席

 

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边艳珠教授做会议总结




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省人民医院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348号,1909年始建于保定,1959年重建于天津,1968年随省会迁至石家庄。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医院开放床位1834张,配有开源CT、伽玛刀、科研型PET/CT、128排宝石螺旋CT、3.0T磁共振、医用直线加速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等医疗设备。

河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前身同位素科成立于1976年,ECT室成立于1992年,1995年同位素科与ECT室合并成立核医学科。核医学科是河北省最早开展131碘甲亢治疗的科室之一,在河北省最早开展SPECT影像检查,省内率先开展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临床工作、最早引进配备诊断级螺旋CT的SPECT/CT。经过近40年发展建设,在刘永宁、宋光耀、冯珏等历任科主任的领导下,核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在分子影像、核素治疗、体外免疫分析等方面全面发展,在河北省核医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室。

 

  核医学科拥有的先进设备有:GE Discovery Elite PET/CT、GE 670 SPECT/CT、GE Infina SPECT、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新产业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XH-6020放射免疫分析仪、酶标仪、液闪仪、HH6008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尿碘仪等万元以上设备20余台件,总价值近5000万元。全部设备实现了HIS、RIS、LIS信息化管理。

  科室人员: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名。医师7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1名。技师5名,其中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6名。

  分子影像:核医学科在全省最早开展SPECT和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等影像技术临床应用,近5年完成各类核医学影像学检查2万余例次。2013年引进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配备128层螺旋CT的PET/CT,开展了肿瘤、神经系疾病、心脏病的PET/CT临床和科研工作,特别是在癫痫的PET/CT定位诊断方面走在了省内前列。2011年引进河北省首台配备16层螺旋CT的SPECT/CT,开展了肺栓塞、各类骨病、内分泌等疾病的SPECT/CT影像诊断工作。开展冠心病的核素影像诊断,在冠心病的鉴别诊断、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方面与临床密切配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开展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急性肺栓塞工作,提高了对肺栓塞的诊断率,提高了生存率;在省内最早开展多巴胺转运体显像早期诊断帕金森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诊断经验;开展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等内分泌病核素影像诊断工作,丰富核医学影像内容,促进了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

  核素治疗:常设核医学门诊,开展甲亢、甲状腺癌、骨转移瘤、皮肤血管瘤等多种疾病的核素治疗工作。与内分泌科等科室紧密合作,在合并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甲亢性心脏病等重症疑难甲亢患者的核素治疗方面有特色。与内分泌科、腺体外科等科室建立了会诊、查房、病例讨论等机制,密切合作,保证了甲状腺等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体外免疫分析:核医学科体外免疫分析实验室自1976年开展放射免疫分析,1998年开展化学免疫分析。2011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科的内分泌代谢病实验室,全面开展包括甲状腺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素、肾上腺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胰岛功能激素、肿瘤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肝纤维化、肾四项等在内的50余种微量物质的测定和科研工作。开展BNP、肌钙蛋白、HCG急诊检查。年完成各类体外免疫分析测试30余万次。

  科研:近年来承担了包括省科技攻关计划、省卫生科技课题等课题7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主编和参编专著10余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次成功举办省级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规范化诊治学习班”“核医学新技术学习班”“河北省分子影像高峰论坛”等。

  核医学科主任边艳珠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河北省核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等职。老专家刘永宁教授为国务院特贴专家,现任河北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该科年轻业务骨干,在读博士吴大勇副主任医师,目前正在挂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