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历史>历届主委工作总结
(1997-2001)屈婉莹
2018-05-02 03:29 浏览次数:

中华医学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总结

屈婉莹

中华医学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5月,至今已整4年。现在,我受第五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简要的工作汇报。

第五届委员会工作的这段期间正处于国际核医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和全国核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核医学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某些领域己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先进的核医学显像设备,包括双探头、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仪和PET仪,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肿瘤核医学迅速发展,使临床核医学迈上了新台阶。4年来,核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中国核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坚持学会宗旨,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依靠广大专家和会员,开拓进取,奋发工作,完成了本届预定的任务,2000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优秀专科学会。

1.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促进我国核医学事业的发展。4年来,我们共召开学术会议和研讨会12次,参加会议的代表1 969人次,交流论文1 873篇。由于注意会前抓论文评审,会中抓学风,会后通过民意测验抓评估,会议质量普遍受到好评。在开展上述学术活动中,学术组和各专业学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承办会议的东道主,如福建、陕西、湖北、安徽、四川、山东、上海、北京和广东等省、市的医学会和核医学专业委员会为会议的筹备和最后取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中华核医学杂志》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自2000年起,杂志改为双月刊,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1999年获江苏省第三届优秀期刊奖,2000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银奖。

2.积极开拓和组织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使我国核医学逐步走向世界。在发展与周边国家核医学会的良好关系方面,我会和韩国、日本核医学会密切合作,分别在北京和汉城召开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韩核医学学术会议,在西安举办了第三届中日核医学学术会议。同时,我们还重视组织广大核医学工作者向国际大型会议投稿,1998年德国柏林“第七届世界核医学与生物学大会”,我国录取论文排名第6位;2000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七届亚大地区核医学与生物学大会”,我国录取论文排名第2位。由于我国核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们申请2004年“第八届亚大地区核医学与生物学大会”在北京举办,已经顺利取得成功。

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与香港和台湾核医学界的联系与交流。邀请香港和台湾核医学专家作专题报告;在亚大会申办委员会和杂志编委会中均有香港核医学会的委员;与台湾核医学会定期交流杂志,将台湾核医学会寄来的会讯和杂志分发到各省、市、自治区;台湾发生大地震时,我们向台湾核医学会发去了慰问传真。

3.加强核医学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我国核医学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为了满足核医学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我国核医学技术队伍的实际状况,经常委会审议,报中华医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批,新增设了技术学组。1999年在宜昌召开了首届全国核医学技术学术交流会。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IAEA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协调员对这次会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在国外杂志上刊登了会议消息和照片。

4.促进中青年核医学人才的成长,培养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按照中华医学会增设中青年委员的有关规定,经全国委员和知名专家推荐,常委投票,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审批,本届增设了8名中青年委员。1999年在合肥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为中青年核医学工作者提供了一次接受检阅、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次会议是在常委会的领导下,由中青年委员具体负责。由于组织了评选优秀论文、优秀壁报和论文英语报告比赛,整个会议充满了竞争意识,显示出我国核医学的勃勃生机,后继人才辈出。为了给中青年以更多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出席第二届中韩核医学学术会议的50名中方代表中,60%是中青年核医学工作者。

5.敬重核医学前辈,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老专家是我国核医学事业的宝贵财富,充分利用他们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上的地位和威望,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核医学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核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此,本届除设有顾问和名誉主任委员外,还在中华医学会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4年来,他们协助学会完成了研讨我国核医学发展战略,介绍世纪之交核医学动态,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以及培养中青年人才等多项任务,显示出老专家在我国核医学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6.老中青核医学工作者欢聚一堂,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核医学分会成立于1980年5月27日,在2000年北京高能正电子成像研讨会期间,我们召开了核医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核学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通过庆祝大会,大家回顾过去开创我国核医学事业的艰辛历程,展望未来我国核医学的发展前景,总结已经取得的经验,增强了进一步奋斗的信心。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本届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科普工作和网络信息交流方面,与兄弟学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建议今后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

本届委员会之所以能完成预定的任务,主要是靠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核学会的领导,全体委员和编委的努力,广大会员的支持,以及老专家的指导。特别是本届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常委会,勤奋工作,发扬民主,团结务实。4年来共召开了10次常委会,讨论有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建设等重大事宜,并在1998年和2000年召开的双委会上,阶段性地向全体委员和编委汇报了工作。我个人作为常委会的班长,要特别提到3名副主委的鼎力相助和2位秘书的辛勤劳动,他们在学会工作中的丰富经验,尽职尽责的认真态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通力合作和互相尊重的品德,不仅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对我的鞭策。我愿借此机会,向为本届学会工作作出贡献的全体常委、全体委员、编委和中青年委员、学会秘书、老专家、广大会员以及关心和支持学会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本届委员会是跨千年、跨世纪的一届,在这千年更迭、世纪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我们聚首祖国核医学大家庭,共同肩负起促进中国核医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重任,使中国的核医学前进了一步。现在第六届委员会即将诞生,我们相信,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核学会的直接领导下,新一届委员会一定能在新的起点上,为我国核医学事业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Friendship link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