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概况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于1984年10月29日~11月3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94名。全国核医学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世真教授致开幕词并作了学会工作报告。报告认为:核医学学会成立四年多来,在中华医学会和中国核学会的领导下,经历了打基础、摸经验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1)成功地创办了《中华核医学杂志》;(2)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学习班,促进了我国核医学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核医学工作者的业务素质;(3)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4)进行了核医学知识科学普及工作;(5)在组织工作方面,全国大部分省市成立了核医学分会。四年多的实践证明:(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学会工作的重要保证;(2)地方分会和各地委员是学会的重要力量。报告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意见:(1)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活动要多样化,要讲实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力求有利于活跃学术思想与推广发展新技术,有利于组织重点科研攻关,以及有利于发现和推荐优秀人才;(2)狠抓在职教育和知识更新。报告指出:加强对核医学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是进行智力投资、提高技术干部素质,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核医学的战略性任务;(3)继续办好《中华核医学杂志》;(4)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5)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报告号召全国核医学工作者团结一致,奋发图强,为出色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核医学作出贡献。
卫生部、核工业部、江苏省卫生厅、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的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
会议检阅了四年多来国内核医学的发展成果。大会收到学术论文625篇,其中有243篇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代表们还对发展我国的核医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美国放射性药物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核医学教授、美国中华核医学会秘书长孔繁渊博士受“美国中华核医学会”的委托,到会表示祝贺,并在大会上作了《放射性药物新进展》的学术报告,与部分代表进行了座谈讨论,受到热烈欢迎。这对增进中美两国核医学工作者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赵惠扬、卢倜章、陈盛祖也在大会分别作了《核医学显像学的进展》、《我国体外放射测定的现状及展望》、《核医学仪器的概况和发展》的综述报告。
本着分科学会委员人数宜少一些和注意充实中青年技术骨干的精神,经上届常委会酝酿与地方协会协商相结合,大会通过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名单另发)。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经过认真讨论,选出了本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会议对不再担任本届委员职务的上届核医学会委员进行了表彰,对他们四年多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予以高度的评价。
在会议闭幕式上,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会长盛立同志代表中华医学会宣布了全国核医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名单。第二届全国核医学会主任委员周前致闭幕词。她说: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议气氛活跃,讨论内容比较深入,对于核医学的前途、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这就是:充分发挥核医学的特点与优势,调动一切人力、物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改革的新形势。她指出:从这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来看,我国核医学的成就具体表现在(1)探测仪器的电子计算机化与微处理机化。目前我国已有50多家医院采用了带微处理机的γ心功能仪。另外带微机控制的γ放免计数器、扫描机的图像处理系统及基础研究的计算机处理等也有应用报告。但如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改善现有设备,以提高我们的工作,特别是临床诊查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仍是一个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2)显像诊断由静态向动态功能显像过渡,放射性显像剂由长半衰期向短半衰期核素标记过渡。(3)放射免疫分析发展及推广迅速。目前国内已生产41种放免分析试剂盒,建立了70种放免分析法,放免质控也普遍受到重视。(4)核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基础研究与祖国医学相结合。她说:会议专门讨论了我国核医学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由于各种影像诊断新技术(如CT、B超、DSA和NMR等)的出现,国内部分核医学工作者对核医学的发展前途抱有疑虑。经过会议交流及充分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核医学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特长,在现代影像技术的竞争中,绝对不会被淘汰。我们应该抓住它的特点加以发展,使它与其它影像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前进。在我国核医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我们当前的任务不是信心不足,而应对核医学的前途充满信心,努力工作。同时,要提高核医学会会员的专业素质,重视核医学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加强对核医学人才的培养。她宣布:本届委员会决定除原有的组织、科普及学术组外,增设人才培训组,重点抓举办各种内容的学习班,帮助大家提高专业水平和推广新技术;同时准备成立放射性药物、核医学物理及基础核医学等专业组。最后,她代表新的委员会表示:一定要秉公办事,坚持原则,发扬民主,脚踏实地办好几件事,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